郭 燕
河北省武安市陽邑鎮(zhèn)南西井學校
插圖教學的嘗試
郭燕
河北省武安市陽邑鎮(zhèn)南西井學校
小學語文教材,文質兼美,圖文并茂,插圖在課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學生學習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范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很好地圍繞教學抓住文章的重點、難點,發(fā)揮其獨特的教育功能作用。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就如何進行插圖教學。
插圖;教育;功能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的教學插圖,有著獨特的教育教學功能,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功能向學生實施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1.識字釋詞型的插圖。
這類型插圖多出現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對于初入學的兒童來說,具有極其有效的啟蒙作用。由于初入學的兒童的認識能力的局限,對于漢字的這種抽象的字形、字音、字義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兒童就可以借助認識實物圖形,即可識字。如“北京”、“天安門”這些表示地點的名詞,如“碧綠”、“金黃”、“雪白”這些表示實物狀態(tài)的形容詞等等,兒童通過看圖即可識字了。由于圖畫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某些字詞的理解,用口頭語言來敘述難以說清,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掌握。而把課文中的插圖利用起來,結合講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多幅連貫的連環(huán)型插圖。
這類插圖多出現在看圖說話的練習題中。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文章的閱讀分析,理解句、段的含義,是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形象思維,對于有的句段或較淺顯的詞句,也不容易理解,待閱讀句子后,再對照課文中的插圖進行分析,句意就變得簡單淺顯了。如《詹天佑》一文,分析詹天佑設計“人”字形線路,使火車爬上青龍橋附近陡坡一段,“人”字形線路到底是怎樣的?火車利用兩個車頭怎樣拉、怎樣推?過岔道口后怎樣推、怎樣拉?如何向前進的?利用插圖,學生對這段句意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3.看圖學文型的單幅插圖。
如看圖學文《八角樓上》、《艱苦歲月》、《趙州橋》、《馬踏飛燕》等等。這些課文的插圖,圖意就直接表達了文章的主要部分,反映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在分析文章時,重視了插圖在這方面的作用,就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學習、概括分析的能力。
4.寓圖以道型的插圖。
課文插圖不經意中覺得它是為了點綴課文,是文章的裝飾,其實它都是根據課文內容精心編排設計的。圖以載道,結合課文講解,可直觀、生動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的教育。如課文《燈光》,插圖畫著戰(zhàn)斗間隙,郝副營長有關前沿陣地的戰(zhàn)壕里的彈藥箱上,借著微弱的火柴花,正在聚精會神地看書的情景。讓學生聯(lián)想到我們的前輩,在這樣的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抽出空隙時間,還要認真學習,希望戰(zhàn)爭勝利后的孩子們能坐在書桌上,能夠在電燈光下學習。英勇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革命前輩的這種崇高的品質,就是今天我們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一句話,插圖具有獨特的教育教學功能,但不等于說,教師僅僅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就可以。如何發(fā)揮插圖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作用,這是關系到教師如何運用插圖進行教學的十分重要的問題。筆者認為:
1.教學生學會觀察插圖。
第一步,要讓學生了解圖的大意,用圖上畫“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培養(yǎng)說話的完整性。
第二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的品質,培養(yǎng)說話的深刻性。
第三步,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或先人后事,先主后次,從左到右等,培養(yǎng)說話的條理性。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
有課文單單看圖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或單單讀讀課文也不能理解其中的難點。教師必須把看圖和學文結合起來,才能深刻理解課文。如《馬踏飛燕》單從課文的插圖看,只不過是馬蹄踩著飛燕而已,但通過讀看結合,更能理解課文的用詞遣句的藝術魅力,更能深刻理解馬的飛奔神韻,更能顯示中國人民的陶塑藝術之高超。再如:古詩《暮江吟》,學生對于“半江瑟瑟半江紅”不易理解。教師利用插圖,指導學生觀察:因為太陽已接近地平線了,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呈現出半江碧綠(瑟瑟的意思)半江紅的景象。所以運用插圖,可以使古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收到了以圖悟文的作用。這里特別提出,這類插圖往往是表現課文中之精彩部分的,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多閱讀、朗讀,以品嘗課文的精神實質。
3.憑借插圖,啟迪學生思維。
思維是學生智力因素的核心,沒有思維的智力,僅僅是一種本能行為。因此,教師憑借插圖,啟迪思維是教學的本質。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勇氣。古人說:“學貴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背S袉栴},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chuàng)新。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重求異,增添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求異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核心。因此,課堂教學中,必須啟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是多向性的。學生便可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求異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三大特征進行訓練,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4.憑借插圖,發(fā)揮學生想象力。
我們必須設法引導學生推想插圖中未出現的內容,為學生開辟想象的廣闊天地。如《小音樂家楊科》一文的插圖,突出了小楊科渴望得到小提琴,而膽怯地走向地主食具間去看一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的過程,就可要求學生根據圖中內容和課文內容進行人物心理活動的想象補充描述。抓住習作訓練中的圖畫,培養(yǎng)想象。習作訓練中的圖畫,大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而愛聽故事正是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教師可以出示圖畫后,用故事引路,誘導學生想象,待學生進入情境后,教師進一步引導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