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讓全世界記住了喬治·索羅斯,那時亞洲經(jīng)濟動蕩,多少企業(yè)倒閉、多少人傾家蕩產(chǎn),他被稱為“魔鬼”;20世紀70年代開始,他投入大量金錢從事慈善,成為一位活躍的慈善家,而2015年1月22日的達沃斯經(jīng)濟論壇上,84歲的索羅斯宣布終極退休,要全力從事慈善事業(yè),因此他也堪稱“天使”。
無論名聲是殘忍還是仁慈,索羅斯的金融才能是公認的:從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創(chuàng)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yè)績,以平均每年35%的綜合成長率令華爾街同行望塵莫及。他的薪水至少要比聯(lián)合國中42個會員國的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還要高,富可致42國,這便是對他金融才能的充分肯定。
他好像具有一種超能力左右著世界金融市場。他的一句話就可以使某種商品或貨幣的交易行情突變,市場的價格隨著他的言論上升或下跌。一名電視臺的記者曾對此作了如此形象的描述:因為索羅斯投資黃金,所以大家都認為應(yīng)該投資黃金,于是黃金價格上漲;索羅斯寫文章質(zhì)疑德國馬克的價值,于是馬克匯價下跌;索羅斯投資于倫敦的房地產(chǎn),那里房產(chǎn)價格頹勢在一夜之間得以扭轉(zhuǎn)。
他雖然是一個有爭議的人,但不容置疑,他又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人。
第一名人·人物剪影
喬治·索羅斯,本名捷爾吉·施瓦茨,1930年8月12日出生,是匈牙利出生的美國籍猶太裔商人,著名的貨幣投機家,股票投資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動主義分子。2015年1月宣布退休前,他曾是量子基金管理公司和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是外交事務(wù)委員會董事會成員,一生在金融界叱咤風云。
第一名人·有爭議的身份
提起喬治·索羅斯的大名,“江湖”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要坐下來說清楚他的身份,卻不太容易。首先,索羅斯本人極力想以哲學家自居,卻擺脫不了“金融投機家”的烙印,甚至被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稱為“金融魔鬼”。其次,索羅斯的基金會致力于開放社會的思想推廣,曾多次參與并見證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如蘇聯(lián)解體與葉利欽、普京的崛起),說索羅斯是一名政治家也靠譜;他還喜歡寫書,每暴賺一次必寫本心得,苦口婆心地闡述他的體會,據(jù)此說他是一名作家和金融教育家也不過分;再加上一頂富豪們都喜歡戴的“慈善家”禮帽,索羅斯身份的“幾合一”雖不能說后無來者,但如他這樣把摻和的所有項目都搞得風生水起的,怕是難找到出其右者了。
第一名人·大事剪輯
1.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
2.1992年9月,歐洲貨幣危機期間,索羅斯做空英鎊,擾亂了英格蘭銀行的正常業(yè)務(wù),從中撈取了20億美元的利潤。
3.1997年7月,泰銖大幅貶值,索羅斯用自己數(shù)以十億計的資金做賭注來對付泰銖,從而給泰國貨幣危機火上澆油,引起東南亞金融危機。1997年他“閃襲”香港,但以失敗告終。
4.2004年8月,索羅斯捐款1000萬美元,發(fā)起成立了一個“美國人團結(jié)起來”的組織,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下屆美國總統(tǒng)選舉時讓布什落選。
5.2012年,做空日元,至少賺10億美元。
6.201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6位,凈資產(chǎn)230億美元。1969年,索羅斯擁有25萬美元,巴菲特擁有2500萬美元,而到2014年,索羅斯擁有了230億美元,巴菲特擁有582億美元,雖然仍有差距,但是他賺錢的速度比巴菲特快。
知識鏈接:做空
做空是一種股票、期貨等的投資術(shù)語,是股票、期貨等市場的一種操作模式,其交易行為特點為先賣后買。理論上是先借貨賣出,再買進歸還,從中賺取差價。實際上有點像商業(yè)中的賒貨交易模式,就是先在高位借貨進來賣出,等跌了之后再買進歸還。做空是索羅斯在金融界的慣用手法。
第一名人·逆境中的成長
童年經(jīng)歷
1930年8月12日,索羅斯出身于匈牙利一個猶太人律師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全家因受納粹迫害而隱姓埋名,四處流浪。索羅斯的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成了俘虜,于是展開了逃亡的生活,在那幾年里,為了生存下去他用了各種方法。1944年3月19日,德軍占領(lǐng)匈牙利,索父意識到非常時期到來,他找人為全家人也幫別的一些家庭偽造了身份證明,以掩蓋猶太血統(tǒng)。揣著假身份證明的索羅斯度過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時光。在滅頂?shù)耐{和無邊的苦難中,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但自己全家人幸存了下來,這對于年幼的索羅斯來說就是場十足的冒險,就像親身經(jīng)歷過《奪寶奇兵》的情節(jié)一樣。
素材運用:童年艱辛的經(jīng)歷對索羅斯影響至深,在跟隨父親逃亡的過程中,年幼的索羅斯就已經(jīng)意識到,要想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必須先人一步開始計劃和行動,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生存,還有自我的滿足及他人的尊敬和榮譽。
“我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
13歲為躲避納粹追殺隱姓埋名東躲西藏,15歲在布達佩斯的小飯館里倒賣碎金,17歲他決定到倫敦闖天下,初到倫敦的索羅斯既沒朋友也沒多少錢,曾經(jīng)有一次吃完快餐結(jié)完賬就一分錢不剩了,這讓他感受到獨立生活的巨大壓力和孤獨。也許就是磨難和困頓激起了索羅斯的力量,“我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這句話在索羅斯的心里生根發(fā)芽。處于社會的底層,他邊打工邊讀書,為掙錢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直至1949年被倫敦經(jīng)濟學院錄取,命運的軌跡才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
素材運用:逆境催促成長,索羅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與他直面危機、勇于戰(zhàn)勝挫折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年輕時遇到一系列挫折就不會有今天大名鼎鼎的索羅斯。“你必須直面殘酷的現(xiàn)實,才能戰(zhàn)勝它”,這是索羅斯在接受楊瀾采訪時說的一句話,他一直這樣做著,并且真的做到了。
第一份工作
1949年,喬治·索羅斯注冊成為倫敦經(jīng)濟學院的一名學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手提包銷售員,地點在英國的海濱度假勝地布萊克浦。當時,生意十分難做。為了吸引顧客,他必須先讓別人相信自己和其他銷售員并無二致,但是對一個帶有濃重口音的外國人而言那是相當困難的,所以當時的他十分苦惱。有一次,他跟一個小店老板做成了一筆生意,可是這家店里雜亂地堆滿了沒賣掉的商品。索羅斯心想,這人完全不需要我的手提包,然而,他還是壓制住自己的這些想法,并且告誡自己不能流露出個人情感。他把商品賣給了這個老板,而內(nèi)疚卻久久地拂之不去。
素材運用:人們都道索羅斯冷酷無情,但其實年少的他也會因為賣給別人不適用的東西而內(nèi)疚自責,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所以不要輕易給別人下定論,更不要輕易給自己下定論。
銀行實習
年輕的索羅斯做過餐廳推銷員、服務(wù)生等各種兼職,但工作并不順利,甚至處處碰壁,也正是這些磨難造就了他堅毅不撓的精神。在畢業(yè)之際,他發(fā)現(xiàn)投資可以賺大錢,為了跨入倫敦投資銀行的門檻,他給倫敦所有的投資銀行都寫了信,當那些信件寄出而沒有回復(fù)的時候,索羅斯并沒有灰心,為了能夠轉(zhuǎn)行,他仍堅持給銀行寄信。終于,SF(Singer&Friedlander)銀行給他提供了一個見習生的工作,而索羅斯也欣然接受了。這家公司的股票操作十分繁忙。索羅斯覺得很有吸引力,于是成為一名專做黃金和股票套利的交易員,這個職位要做的就是從不同的市場差價中獲利。事實上,當時他的表現(xiàn)并不出色,但他喜歡金融世界,金融市場的交易讓他興奮異常。
素材運用:沒有誰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相應(yīng)的付出和努力,最重要的是鍥而不舍的堅持,索羅斯就是一個鍥而不舍的人。為了跨進投資銀行的門檻,他給所有的銀行寫信,直至邁進投資銀行的大門。生活中,我們總會因一點小小的挫折一蹶不振,如果你感覺自己沒有前進的動力了,就向索羅斯學習一下吧!
趣鏈接·最想擁有的是被人傾聽
曾有媒體采訪索羅斯時問他在世界上最想擁有什么,他答道:“我想自己的想法被人傾聽。”每次在攫取了大量物質(zhì)財富之后,索羅斯都會將他的心得記錄下來,他希望能夠留下自己的精神財富。索羅斯雖然著作頗豐,其作品卻非理論性的投資技術(shù)指導(dǎo),而是頗具哲學特質(zhì),所以,許多人試圖習得“索氏”投資秘籍時卻發(fā)現(xiàn)從其著作中學習收獲甚小。
素材運用:每個人都渴望被傾聽,渴望別人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索羅斯也一樣。這位金融界響當當?shù)拇笕宋?,最想擁有的就是被人傾聽,可見在生活中,善于傾聽多么重要,學著做一個懂得傾聽的人吧!
第一名人·慈善事業(yè)
索羅斯被公認有著雙面的人生,他不僅是著名的貨幣投機家和股票投資者,靠掏空他人的腰包來賺錢,也是一位樂善好施的慈善家,掏自己的腰包去幫助別人。索羅斯一直有著做慈善的夢想,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他成為一位活躍的慈善家,當時他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的南非資助了黑人學生進入開普敦大學就讀,又向鐵幕(指冷戰(zhàn)時期將歐洲分為兩個受不同政治影響區(qū)域的界線)內(nèi)的離心分子提供資金援助。20世紀70年代末,快50歲的索羅斯在賺到了大筆錢之后,開始第一次認真考慮他在余生做什么,于是他想到了以更為系統(tǒng)的方式從事慈善,并決定每年為慈善工作貢獻300萬美元,他的基金會“開放社會研究所”因此應(yīng)運而生。據(jù)統(tǒng)計,截止到2012年,索羅斯的捐款額度超過80億美元。
鏈接:“開放社會研究所”是一個很成功的慈善基金會。該機構(gòu)存在于全球60個國家,它們有各種不同的項目宗旨,如正義、媒體開放、婦女權(quán)利、教育進步等。
素材運用:從一個受苦受難的人,變成一個用自己的財富去幫助別人的人,索羅斯實踐著自己做慈善的夢想,同時也正是因為他的慈善事業(yè),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冷酷形象多了一些善良的光輝。
第一名人·評價
自我評價
1.我是一個復(fù)雜的人,在一些地區(qū),我以迫使英格蘭銀行屈服和使馬來西亞人破產(chǎn)而出名,即作為投機者和魔鬼而出名,但在其他地區(qū),我被視作開放社會的捍衛(wèi)者。
2.我認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資別人經(jīng)營的商業(yè),因此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評論家,在某種程度上你們可稱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評論家。
3.在交易中,有些人獲利,有些人損失,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我對在交易中遭受損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負罪感,因為我自己也可能遭受損失。
媒體評價
《紐約時報》推崇索羅斯為“金融界的超級明星”
《時代》周刊稱索羅斯為“慈善家”
《亞洲華爾街日報》封他為“投機客”
《商業(yè)周刊》喻其為“市場驅(qū)動者”
中國人眼中的索羅斯
與巴菲特一樣,索羅斯也是許多中國金融從業(yè)者熱衷談?wù)摰膶ο?。然而,與巴菲特的廣受追捧不同,索羅斯可以說在中國備受爭議。這爭議很大程度上緣于1997年他“閃襲”香港以及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幾度唱空A股市場和“做空中國”的傳言。不過,在中國社科院經(jīng)濟研究所宏觀經(jīng)濟研究室主任袁鋼明看來,索羅斯“是個了不起的人”,應(yīng)當從經(jīng)濟學角度肯定索羅斯的成就,因為“他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資本市場上的漏洞,他不去做別人也會做”。中央財經(jīng)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理念之間,不存在孰優(yōu)孰劣之分,關(guān)鍵是看投資人通過利用這種理念能創(chuàng)造多大價值。投資界總有巴菲特,也總有索羅斯。喬治·索羅斯退休了,未來又會有新的索羅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