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貴陽飛往西安的飛機上,一個女孩,對一位陌生男士“一見鐘情”了。同時,她也覺得那位男士對她應該也有好感?!拔疑巷w機找座位時,他已落座了,就坐在我前面幾排。當時我倆的眼神突然就對在一起,還都沖對方笑了一下?!倍摇扒珊系氖?,飛行時,我看見他往后看了幾次,像是在找人,看到我就笑一下再轉(zhuǎn)過頭去。就連下飛機時,他坐在前排可以早早下機,但他遲遲沒動,我走過他身邊時,他還沖我笑了一下?!薄耙话闳四臅吧宋⑿??我當時就對他蠻有好感。看起來就是那種很實在的人。”
下飛機后,王女士錯過了這位男士,為了找到他,王女士找到了西安的媒體,請他們幫她找人。在各方努力下,幾經(jīng)周折,人找到了,只是對方已經(jīng)結(jié)婚,且是準爸爸。而那幾次友好的微笑是因為該男士從事服務業(yè),習慣了對所有對視的人友好地打個招呼。
這是西安的華商報登出的新聞,新聞里有王女士的背影,身材纖細,長發(fā)柔順,記者說她從事商業(yè),聲音溫柔、親切,方方面面都像個理性的人。她也說,自己保守靦腆,這次的事讓身邊的朋友都覺得她瘋了,而她則“不想留下遺憾”。
新聞下面的留言,很多觀眾都支持她,都認同她的勇氣。
我想的是,一份職業(yè)化的微笑和不經(jīng)意的回頭,竟能被人過度解讀成這樣,我們到底怎么了?
前兩年,作家池莉發(fā)過一條微博,引起很多人討論,她說:“地鐵里,外國人對乘客微笑,微笑的回報率99.9%。我的一位朋友做了一個實驗,連續(xù)多天,進地鐵就對人微笑,微笑的回報率0%?!?/p>
當時對這條微博并不在意,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它的意義——原來一個鮮有微笑的社會,會讓人對微笑過敏到這種程度。
人與人相處,誤會總是難免的。看過一篇國外的微型小說,面包店的女店員發(fā)現(xiàn)店里有個奇怪的顧客,他衣衫襤褸、頭發(fā)蓬亂,雙目無神,瘦得可憐,每天都只買個已經(jīng)放硬了的、過期的白面包,低著頭,匆匆來匆匆去。漸漸地,女店員對這個顧客產(chǎn)生了無比的同情,她想像他困窘的生活,因無望而痛苦,每一次出現(xiàn),都仿佛在默默求助……終于有一天,她偷偷在他要的白面包里夾了厚厚的奶酪,并幻想著,他下次,會如何帶著謝意光臨。
不用等到明天,很快那男人就來了,怒氣沖沖,沖著女店員大喊:“是誰,是準在我的白面包里夾了奶酪,我的畫全毀了,我辛苦畫了好幾個月的畫全毀了……”原來,這個男人是用放硬的白面包當擦子擦去畫上多余的線條。
我國的成語“疑人偷斧”,也是一個關(guān)于誤會的故事: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注意那個孩子。發(fā)現(xiàn)那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像偷了他的斧子的樣子,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時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再也不像偷過斧子的樣子了。
越覺得像,就越像,比如這次王女士的遭遇,她所舉的男士對她有意的證據(jù)——微笑、回頭、沒有立即下飛機。實在不是怎么拿得出手的證據(jù),但她覺得是,就會越想越覺得是,最后變成了某種有著深刻含義的召喚,讓人奮勇向前,成就了報紙社會新聞版的頭條。不知道那個先生的老婆會不會從此不準他對陌生人微笑,尤其是女人。
隨著男女平等,社會開放,男女相處的機會會越來越多。對于年輕人而言,也許每一次友好的相處都可能引申為愛情,但男女之間,愛情不會那么多,更多的是人與人的平常關(guān)系,欣賞、同情、理解、信任,或者,就是單純友好的陌生人。所以,如何學會友善地對待別人,同時,接受對方單純的善意,溫和地相處,心起漣漪時提醒自己不做過分的解讀與聯(lián)想,也許也是開放社會的情感必修課吧。
(摘自《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