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由于初三化學教材調整,導致初高中化學知識有明顯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同時高中化學知識在廣度和深度上有較大的提高,導致不少學生進入高中后很不適應吧。本文探討了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使剛剛邁進高中的學生能順利完成初高中化學的過渡。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89-01
許多學生進入高中,剛開始往往抱有很大的興趣,可是學了一段時間后感到化學枯燥無味,感到難以適應高中化學學習,有些甚至是初中化學學得很好學生,進入高中,化學成績一落千丈,于是產(chǎn)生不少困惑,喪失信心。因此,如何處理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
認真做好調查研究,這是順利過渡的準備階段。首先明確自己要做的工作。首先準備高中一年級化學教材和教學參考,先通讀后與現(xiàn)用的九年級人教版教材與高一教材認真做比較,哪些知識的在初中沒講,哪些知識點在初中是重難點已掌握,哪些知識點被刪去。還可以對教材和大綱對比分析,那些知識點需要拓展,所有這些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且了解初中化學知識點和高中化學知識點的銜接點,把握好知識的深度,既要實現(xiàn)教學到位,又要預留學生后續(xù)學習的知識接口。在初中課本中,只簡單提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定義而且是分開學習的,在學習這一節(jié)內容時,有必要先復習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定義,回憶這兩個概念,再通過比較和舉例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發(fā)生的,存在于同一個化學反應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僅僅是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來判斷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對于高中化學而言已經(jīng)不適用了。事實上即使沒有氧元素參加,同樣是可以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師再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等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在初中化學學習階段,一些概念和基本原理往往有它們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到了高中階段一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成立,我們應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學習化學,并在此過程中逐步灌輸遷移拓展思想觀念。
二、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
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關鍵。初中化學教師講解多,教學以實驗的直觀教學為主,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多,對化學原理的理解少。為了能順利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工作,教師應在通讀教材,把握課標的同時深入研究初中階段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變機械記憶為主為理解為主,記憶為輔,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上要突出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上引導學生多聯(lián)想,將形象思維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方面轉化。在教學中多設計有效的思維沖突,從而使學生從初中的“記”轉變?yōu)楦咧械摹八肌?。在引導上多做文章,對學生在初高中的學習銜接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可使學生受益終生,高一年級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教師要強化課前預習,課后總結反思,作業(yè)規(guī)范等的教育和養(yǎng)成。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不同時期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yǎng)不同種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三、從學法上指導學生做好初高中知識點銜接
初中階段化學學習很多知識靠是記憶,反復,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導致絕大部分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不會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點,養(yǎng)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例如,學生對化學式只是機械記憶,不理解其本質意義,不重視方程式的意義而只是死記硬背,雖然背過了化合價規(guī)律,也不能有效的用化合價正確的書寫化學式。這樣學生在初中可能能應付得了中考,但這種學習習慣卻會嚴重影響到高中化學學習。所以應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知識,在學生回憶的基礎上適當鞏固,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高中化學學習思維和思維習慣。初中化學側重定性分析,只要記住現(xiàn)象和結論,而高中化學要求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從記住實驗現(xiàn)象到學會實驗觀象的分析。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強化化學學習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規(guī)律,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形成自主獨立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從初中的“知其然”變成“知其所以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積極性,盡快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
從初中到高中,對學生來講是人生一個重要舞臺,也是重要的轉折點,困難與希望共存,挑戰(zhàn)與機會同在。我們都曾見證許多初中的優(yōu)等生在高中變?yōu)楹筮M生的實例,這往往是初、高中兩個階段學習銜接出了問題。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以及癥結所在,特別是從思想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思維方式、能力培養(yǎng)幾個方面重點突破,及時做好引導和轉化工作,防止出現(xiàn)分化,順利度過“過渡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良好和堅實的基礎。
(轉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