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審美化教學,就是以美育的觀點審視和處理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使語文教學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以美促教,以美育人。具體做法:語文課堂上要展示教師美的形象,即教師要有美的儀表,美的語言,美的情感。以美激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71-01
二十世紀末,語文教學審美化的觀點,似一泓清泉難以抗拒地入懷而來,成為教育界人士關注的亮點。而語文審美化教學,就是以美育的觀點審視和處理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使語文教學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以美促教,以美育人。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尤其是在語文課上,更要盡顯其“美”。
一、語文課,教師要有美的儀表
金正昆教授在《百家講壇》中談教師的儀表時說:“儀表體現著你自身的修養(yǎng),又展現了你對教育對象的尊重與否?!笨梢?,金教授認為儀表對自身對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我也覺得有必要創(chuàng)設教師美的形象。
(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人們(包括教師)對形象美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而教師對儀表美的追求可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作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尤其是對社會經驗少,意識比較薄弱,性格尚未定型的中學生來說,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對他們產生重要的深遠影響,在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衣著、習慣在學生當中就產生了較強的影響力。語文課堂上,教師衣著上應莊重整潔,動作上自然大方,表情上熱情飽滿,忌著奇裝艷服,忌動作忸怩做作,忌惡語傷人,忌表情生冷無溫。我們不僅要教育學生認識“人丑心俊”的美,還要正確引導學生認識“繡花枕頭”的美,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什么是美。讓學生以教師美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可防止學生對奇裝異服的追求。
(二)現在的老師不是過去的私塾先生,時代不同了,學生心目中的老師不再只是青衫飄飄、斯文儒雅的代名詞,有時候學生竟會說“我們的英語老師真美!”“我們的班主任是學校老師中最美的一個”……言語之中會流露出喜歡、自豪之情。因此老師完全可以穿得漂亮點、個性點,當然大方得體是首要的,因為這樣的外表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能感染人,讓學生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讓學生覺得自己的老師并不落伍,從而拉近老師與學生間的距離。
二、語文課,教師要有美的語言
高水平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還能引起學生的美感,使他們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首先,教師的語言,一要準確、鮮明、簡潔、生動。高爾基說:“語言真正的美產生于言辭準確、明晰和生動。”要善于運用藝術化的語言,調動修辭手段,使語言生動活潑、妙趣橫生,讓學生如沐春風。講人如見其人,講事如臨其境,講物栩栩如生,講景歷歷在目。從而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然后,要有豐富的感情。“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情感一注入語言,語言就會動人心弦,學習情緒就會激增。所以,教學語言應據課文感情基調分清輕重快慢,抑揚頓挫,使之如一首優(yōu)美樂曲,或似促膝輕語,舒緩平穩(wěn);或像晨曦璀璨,舒暢明麗;或如江河澎湃,粗曠奔放,催人奮進??廴诵南业恼Z言,使學生沉浸在美的熏染中。我在范讀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伴隨著憂傷的《思鄉(xiāng)曲》的響起,我一下子走進了詩人的內心,又憑借著較好的朗讀能力,我深情并茂的讀完了全詩,然后,是短暫的停頓,緊接著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朗誦博得學生的掌聲,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美,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自然也會去模仿。
三、語文課,教師要有美的情感
教師如燃燒的蠟燭,他的職業(yè)是崇高的,是偉大的,教師的理想、品質、聰明、才氣、精神面貌等,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撞擊著學生心靈。
傳送教師美的情感,使學生沐浴在美的情感中,受到美的啟迪,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可愛可敬,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課》中,韓麥爾的服飾、言行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就很有說服力,韓麥爾先生在他最后一課懷著巨大悲痛,突然穿戴上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時或發(fā)獎日子才穿戴的禮服,用自己祖國的“語言”給孩子們上了最后一課。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小弗郎士產生了巨大的震撼作用,平時幼稚的他在老師的影響下,其情感意識升華到民族的高度。而我在講季羨林的《永久的悔》一課時,對作者的悔及文中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進行了濃重著墨,以至于連我都感覺是在講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教室里的學生鴉雀無聲,眼睛盯住我似有所思,我知道他們被我的情緒感染了,結果學生在練筆本上紛紛對自己如何感恩做了一下反思。我平時在課上常常利用一切機會給學生聲情并茂的讀段美文,亦或一首詩,甚至抄在黑板上,也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結果一學生在練筆本中寫道“感覺我們語文老師真是一位追求美、追求高尚的人”。我用我的情感引導了學生對美的追求。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情感是美育的核心,也是進行快樂教育的基礎。因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加強情感教育并貫徹始終。
有人說,教師應該是導演,他要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審美激情和創(chuàng)造欲望,還要從整體上把握一堂課的結構,直接參與課堂藝術的創(chuàng)造;而我認為教師更應該是表演藝術家,他要用自己的儀表、語言、神態(tài)、情感以致整個身心投入教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盡顯其“美”,以美激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