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琴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長沙410114)
高校英語教師課堂話語互動的人際功能①
——以教師課堂提問為例
季紅琴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長沙410114)
高校英語教師課堂提問是開展課堂互動、實現(xiàn)師生間人際功能的重要手段。高校英語教師課堂問題呈多樣性,主要包括回應和認知兩大類。高校英語教師課堂提問互動不具隨意性,而是教師根據(jù)所授課程、講授內(nèi)容、授課對象的層次等進行的策略性互動。高校英語教師通過課堂提問互動實現(xiàn)人際功能,對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課堂提問;人際功能;互動
話語的人際功能來自Halliday功能語法對語言純理功能的劃分。在功能語法的理論框架內(nèi),人際功能指的是話語情境中說話人與話語接受者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通過互動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的功能,此外它還具有表明說話者身份、地位、動機和態(tài)度等的功能[1]。可從三方面考察話語人際功能:認知的、評價的和互動的。教師課堂話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表達行為,是教師傳授知識、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敖處熢捳Z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及學生的語言習得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教師話語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會影響甚至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3]高校英語教師的課堂話語不僅需要傳遞知識,還要構(gòu)建良好的語言習得環(huán)境,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實現(xiàn)語言的人際功能。本文將從人際功能的互動層面出發(fā),通過對高?!熬C合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等課程教師的課堂話語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討教師話語對課堂互動人際功能的實現(xiàn)。
Allright(1984)認為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關鍵。課堂提問是高校英語課堂中教師最常用的互動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還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對問題的思考等[4]。Long&Sato(1983)將教師課堂提問分為兩種:回應類問題和認知類問題。前者包括理解檢查類、澄清類和確認類問題;后者包括參考性、展示性、表達類、修辭類問題[5]。課堂提問互動是實現(xiàn)高校英語教師與學生人際功能的重要手段。在問題的選擇上,教師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但并不是隨意的。教師根據(jù)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教學目的采用不同類型的問題,提高師生課堂互動的頻率和教學效果。
1.1 理解檢查類問題及人際功能
根據(jù)錄音可知,教師在課堂前5分鐘使用理解檢查類問題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頻率高達80%,問題多涉及對學生已學內(nèi)容的檢查以及引導學生復習已學內(nèi)容。
例1:Teacher:We learn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right?Students:Yes.T:You know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Ss:Chinese is bamboo-shaped,while English is grape-clustered.
例1是典型的理解檢查類提問,老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上次課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學生也通過教師提問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了復習與回顧。
1.2 澄清類問題及人際功能
在課堂互動中,對于學生回答或闡釋不是很清楚的地方,教師可能會要求學生進一步解釋或重新回答以澄清他們所說的話。
例2:T:Thank you for your wonderful speech.But could you please give a clearer explanation about the associativemeaning of“紅”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s:紅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hares some common associativemeaning,but keeps differentmeaning.T:Sorry?Can bemore specific?Ss:Eh…
例2老師對學生之前的演講表示肯定,但沒聽明白“紅”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聯(lián)想意義,因此要求學生進一步闡釋。在聽完學生的闡釋后并不滿意,追問“Sorry?…”,給學生解釋和澄清的機會,同時也在互動中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
1.3 確認類問題及人際功能
在高校英語課堂的互動中,教師由于沒聽清楚學生的回答或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錯誤時,通常會使用確認類問題。
例3:T:Please translate“Hollywood was named for a plant that looked like holly and covered the ground in west Los Angeleswheremovieswere firstmade.”S:好萊塢是以一種植物命名的,這種植物在洛杉磯市西部曾遍地皆是,這里誕生了早期電影。T:“that looked like holly”翻譯了嗎?可否將that和where從句相連接?S:好萊塢是以一種狀似冬青的植物命名的,這種植物在誕生了早期電影的洛杉磯市西部曾遍地皆是。T:Good!
從例3互動可以看出,教師起初對學生的回答并不滿意,通過確認問題,提醒學生漏譯了一部分,并且譯文語序有待改進。學生通過此問題,很快意識到錯誤并給出了更好的翻譯。確認類問題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促進教與學,實現(xiàn)師生間人際功能的效果顯而易見。
1.4 參考性問題及人際功能
參考性問題在高校英語課堂中主要用來啟發(fā)學生,教師并不一定事先知道答案。在參考性問題的提示下,根據(jù)課堂開放性和發(fā)散性,師生互動會變得更加活躍。
例4:T:What’s the rela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English study?S1:English tour guider.T:Yes,tourists also need English guider when living,right?S2:When they are shopping,eating,they all need English guider.S3:They are sightseeing,they also need English guider.
例4中,教師通過參考性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課題,構(gòu)建良好的課堂互動。
1.5 展示性問題及人際功能
展示性問題的真正目的并不在“問”,其實答案已在老師心中。展示性問題在課堂上的運用主要為了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以及給學生提供語言練習的機會。
例5:T:Please translate“All roads lead to Rome.”S1:條條大路通羅馬。S2:殊途同歸。T:What are the translation methods?S1:foreignization.S2:domestication.
例5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一系列的展示性問題引導使用不同翻譯方法,在互動中了解學生是否能運用“歸化”和“異化”兩種不同的翻譯方法進行翻譯。
1.6 表達類問題及人際功能
高校英語教師課堂表達類問題主要用于表達某一觀點或主題,此類問題嚴格來說并不是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加入課堂討論和互動的一種手段或方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綜合英語”課程的課文理解環(huán)節(jié)使用此類問題較多。
例6:T:What do you know about culture?Ss:food,clothes,customs…T:Yes,some food is culture,for“jiaozi”.“旗袍”is part of Chinese culture,and“劃龍船”is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在例6中,教師關于“culture”的問題并不是尋求學生給出答案,而是為了拋出話題,讓學生逐漸掌握什么是文化,哪些東西是文化。通過此類問題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過程通常為:教師拋出主題,學生思考關注相關主題,教師傳授給學生相關主題知識。
1.7 修辭類問題及人際功能
高校英語課堂中,教師通常在課堂互動中采用修辭類問題強調(diào)某一重點或吸引學生注意力。修辭類問題教師通常是自問自答。
例7:T:…Why Iasked you to remember all themethods and use them to practice?because only by practice,you can really grasp thesemethods.Besides,practice is themost importantway to improve your translation ability.Ss:(nodding)
例7中,教師通過修辭類問題強調(diào)翻譯實踐的重要性,督促學生去做更多的翻譯實踐,提高自身的翻譯能力。
根據(jù)對跟蹤調(diào)查的2012級和2013級幾個班級翻譯理論與實踐(一)(二)、綜合英語(一)(二)幾門課程教師課堂提問的問卷、抽樣及課堂錄音等的分類總結(jié),我們對教師課堂提問的類型及數(shù)量等進行了總結(jié),具體見表1和表2。
表1 不同課程教師提問類型與比重
表1顯示,即使是同一教師,面對同一班級,在不同課程中使用不同類型的提問頻率也有較大差異。在翻譯理論與實踐(一)課堂中,教師使用理解檢查類、確認類、展示類、修辭類的問題要高于翻譯理論與實踐(二)課堂;而在翻譯理論與實踐(二)授課中,使用澄清類和參考類問題明顯要高于翻譯理論與實踐(一)。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了綜合英語(一)和綜合英語(二)課堂。針對此結(jié)果,我們對授課老師進行了訪談,得知提問類型差異的原因是翻譯理論與實踐(一)主要集中在翻譯理論、翻譯方法和技巧的教學,而翻譯理論與實踐(二)主要集中在篇章翻譯及對方法和技巧等的應用。綜合英語(一)注重對學生詞匯等基本功的提高,而綜合英語(二)更注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從調(diào)查結(jié)果可知,高校英語教師在授課時提問類型與所授課程教學目的和內(nèi)容有緊密聯(lián)系,提問在課堂互動中帶有明顯的策略性和目的性。
此外,我們抽取了8堂課的教師提問,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同一教師即使講授同一課程,在不同層次的班級提問所使用的問題類型差別也較大。詳見表2。
表2 不同層次班級教師提問類型與數(shù)量
表2顯示,教師在本部2個教學班級的提問總數(shù)比二級學院的提問總數(shù)要多,本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互動比二級學院課堂互動更為頻繁。從問題類型與數(shù)量來看,在本部班級教學中,展示類和參考類問題更多,確認類相對較少。本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引導性,激發(fā)學生自己找出答案,而不是給出答案。從表1和表2的數(shù)據(jù)可知,教師課堂提問并不具隨意性。教師根據(jù)所授課程、授課對象進行策略性互動。課程基礎階段,教師提問更注重知識傳授;非基礎階段,教師提問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和運用能力。在本部教學班,教師提問互動更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二級學院教學班則更注重知識性的參考。
教師話語人際功能的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課堂提問是推動師生課堂互動、實現(xiàn)教師話語人際功能的有效手段。教師通過科學實施課堂提問,建立起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還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習效率,有效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2]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
[3]Hakansson G.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eacher Talk.KasPer(ed.).Learning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Aarhus:Aarhus University Press,1986.
[4]Allright 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4(5):166.
[5]Long M H,Sato C J.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Questions.H.W.Seliger&M.H.Long(Eds.)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C].Rowley MA:Newbury House,1983.
(責任校對龍四清)
H319.1
A
1674-5884(2015)12-0125-04
10.13582/j.cnki.1674-5884.2015.12.042
20150605
長沙理工大學教改課題(JG1365)
季紅琴(1979-),女,湖南岳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理論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中西文化交流與傳播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