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檔案:李殿通,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天津市教育學會先進工作者,現任教于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油田第 中學,兼任大港油田海濱教育中心教研員。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市級教育科研課題6個,均順利結題并獲獎。在第一屆“新紀元杯”全國中學語文教師作文大賽中獲全國等獎。在《語文學習》《創(chuàng)新教育》《天津教育報》《每日新報》《石油教育》等報刊上發(fā)表教育教學論文20余篇。
您說好的作文是沒有模式的?
是這樣。有一年高考結束后,一個朋友找到我,讓我給他的孩子預估一下高考作文成績。我讓孩子把作文大概復述一下,不料他一口氣背了出來,背完還不忘加上一句“老師讓我們這樣寫的”——開頭、結尾、行文構思,老師都給出了嚴格的模式。這個孩子是市重點高中的高材生,但他這篇作文充其量也就是中等文的水平:立意平庸,語言干癟。他的才情,他的智慧,他的見地,他的如閃電、如雷霆、如流星飛竄、如驕陽四射的思想火花到哪里去了?
您是說,這種模式化的作文訓練反倒禁錮了同學們的思維?
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小故事:幼兒園里,年輕的老師問孩子們:“花為什么會開?”一個孩子說:“花兒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陽?!绷硪粋€孩子說:“花兒一伸懶腰就把骨朵兒頂開了?!钡谌齻€孩子說:“花兒想豎起耳朵聽一聽小朋友在唱什么歌?!薄贻p的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多么豐富的想象,多么率真的心地,多么美好的意愿,一切想法全無遮攔、毫無禁忌地表達出來。
而有些同學作文時只會沿著一條路走,順著一根竿爬:樂于助人就寫車上讓座,見義勇為就寫徒手擒兇,歌頌老師就寫燈下備課,贊美同學就寫學習勤奮……豈不知,好作文是無模式、無單一指向的,沒有必然的道路,也沒有必然的結果。作文的思維不應像“鉆天猴”沿著一條路走下去,而應是一簇簇絢麗四射的焰火,自由四散開來。
作文不應該注重模式,而應該注重什么呢?
事實上,作文是依靠個人的思維做出來的,就如同編一個簍,這個簍要編成什么樣,怎樣起頭,怎樣收口,用什么材料,編成什么形狀,怎樣點綴,如何包裝等等,全憑我們的聯想和想象。應該說,不同的人寫出來的文章絕不會一模一樣:有的精致,有的粗獷;有的大氣,有的小巧;有的立意平庸,有的構思巧妙。區(qū)別就在于思維的不同。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思維,是不會膠著一隅、凝滯不動的。作文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應該是心可游萬仞,思可接廣宇,靈活百變,瞬間萬化的,無論是審題立意、行文構思,還是語言表達,都與此有著密切的關聯。
也就是說,作文時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
是的。聯想和想象首先指場景想象與事物的聯系,是說同學們在寫作文時,要有一種畫面感,運用想象,對這個場景或畫面進行搭建和構設。在腦海中要呈現一個完整的畫面,把這個畫面中應該具備的事物“想”出來,如“我佇立在昏暗的街燈下,雪還在下著……”這樣的場景,如果發(fā)揮想象,就會發(fā)現還有很多事物可以組合在里面,如燈光下飛舞的雪花.覆蓋了白雪的冬青,掛著冰凌的樹枝,匆匆的行人,等等。之后還要確定這些景物哪個是主體,哪個作陪襯,然后再進行組裝、搭配。
聯想和想象還指我們看到一個事物后所生發(fā)的主觀意念。這樣的聯想和想象能讓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雪”為例,好多同學不知加入自己的想象,即使加上了,也缺乏新意,如只會把“雪”想象成“鹽”“棉絮”等。如果我們放開思緒,想得更多更廣些,就會發(fā)現,關于“雪”的想象會更新奇,如“那一片片飛舞的雪花,就像上天寄給人們的片片素箋,上面寫著:春天就要到來了……”
這樣的想象,新奇而富有意蘊,能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作文源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實至虛,彼此關照,虛實相生,再融入自己的審美感悟、是非判斷和思想見解,自然能做出引人思索和品味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