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細鷹
2012年10月9日,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一輛校車在公路上行駛著,車上坐著明戈拉市一所中學的師生們,車廂里,歌聲和笑聲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誰也沒想到,危險正一步步向他們逼近。
兩個黑衣男子在前方攔下了校車,上車后,他們一邊巡視著車上的人,一邊問:“誰是馬拉拉·尤薩夫扎伊?”有人本能地指向坐在后排的馬拉拉。馬拉拉用澄澈的眼睛直視著黑衣男子,心里閃出疑問:“他們是誰?找我有什么事?”然而,不容她多想,那兩人迅速從身后拔出槍,朝著馬拉拉掃射一通,然后跳下車,傾刻間跑得無影無蹤。車上亂成一團,3個女孩倒在血泊中。馬拉拉生命垂危,血汩汩地從她頸部流出。幸運的是,子彈未擊中要害,經(jīng)過及時搶救,馬拉拉終于與死神擦肩而過。
襲擊她的是塔利班組織成員,事后,塔利班分子揚言,槍擊是馬拉拉為斯瓦特地區(qū)的女孩爭取接受教育的權利而受到的懲罰。一個年僅15歲的女孩,為何會引起塔利班的關注,還招來殺身之禍?
2009年,塔利班控制斯瓦特地區(qū)后,頒布極端的法律,不允許女性接受教育,他們摧毀了當?shù)?50所學校,許多女孩因此不能上學,甚至不敢去公眾場所。而那些還在上學的女孩不敢穿校服及鮮亮的服裝,以免引起塔利班分子的注意,她們膽戰(zhàn)心驚地繼續(xù)著自己的學業(yè)。斯瓦特山谷的寧靜與美麗被無情的炮火破壞了。許多國家對在塔利班統(tǒng)治下的人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他們強烈譴責塔利班的暴政。
馬拉拉生長在一個開明的家庭,父親齊亞丁是一位敢于直言的教育家,曾受到過塔利班的死亡威脅。在父親的支持下,馬拉拉用“GulMakai”的筆名在英國廣播公司網(wǎng)站上撰寫博客,勇敢揭露塔利班的暴行。普什圖語中,“GulMakai”是“矢車菊”的意思。在博客中,馬拉拉大膽地寫道:“我渴望上學,渴望唱歌,渴望無拘無束地上街,誰也不能剝奪我們女孩子的這些權利!”“如果一代人沒有拿過筆,就會接受恐怖分子遞來的槍支。我們必須提倡教育,讓大家都聽到我們的聲音?!边@些博客內(nèi)容轟動了整個世界,引起世界各地人們的同情和支持。
在常人眼里,12歲,還是少不更事的年齡,而在當時還12歲的馬拉拉筆下,人們看到了一個普通的巴基斯坦女孩在炮火與鮮血面前的勇敢與頑強,以及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我們要讀書!”馬拉拉的呼聲引起了巴基斯坦幾萬名女孩的共鳴??吹竭@些,馬拉拉欣慰地笑了,接著,她開始在巴基斯坦當?shù)仉娨暸_露面,公開宣傳女子受教育的權利,成為抵抗塔利班的一面旗幟。
短短幾年,馬拉拉快速成長起來,她當選為斯瓦特地區(qū)兒童集會的主席,同時,在父母的支持下成立了馬拉拉基金會,以幫助那些無法上學的貧困女孩接受教育。人們驚詫于她的年少,更為她敢于直面塔利班的勇氣所折服。2011年12月19日,馬拉拉成為首位獲得巴基斯坦“國家和平獎”的得主。
正如父親齊亞丁所言:“教育是光明,無知是黑暗,我們必須從黑暗走向光明。”馬拉拉就像一束黑暗中的火光,讓長期處于黑暗中的人們看到了光明與希望?!犊燔囌搲瘓蟆纷姆Q,“馬拉拉的聲音讓我們知道,我們能抵抗任何形式的暴政”。塔利班分子恐慌了,他們沒想到一個15歲的女孩竟能產(chǎn)生如此強大的能量,因此,他們策劃了槍擊馬拉拉的事件。
但是,人們沒有被塔利班的淫威所嚇倒,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人勇敢地站出來,聲援馬拉拉。馬拉拉帶動了一場運動,成千上萬的巴基斯坦兒童身穿印著“我是馬拉拉”字樣的T恤,走上街頭,爭取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聯(lián)合國把每年的11月10日定為“馬拉拉日”,以表彰她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2014年10月,馬拉拉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馬拉拉,像一朵矢車菊,頑強、堅韌、無畏地盛開在斯瓦特山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