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娟 陳玉玲
關鍵詞:混合痔術后;尿潴留;燙熨療法;護理
中圖分類號:R26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6-0111-01
術后尿潴留是指術后膀胱內(nèi)充滿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是混合痔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本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0月運用中藥燙熨療法對混合痔術后尿潴留患者進行護理,療效滿意,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本科2014年1月—2014年10月間住院行混合痔手術的患者400例分為2組。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齡17~62歲。實驗組采用中藥湯熨療法,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齡19~68歲。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行混合痔手術后安返病房的患者按常規(guī)護理方法囑其用熱毛巾濕熱敷下腹部。
1.2.2實驗組將藥物(元胡、黃柏、連翹、銀花、木通、黨參等)用冷水浸泡10~15 min,撈起炒至水分近干,倒入食用鹽或細沙,再用文火炒至60~70℃,裝入雙層布袋,用大毛巾保溫?;颊呷∈孢m臥位,即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及使用燙熨療法的目的后,將藥袋置于患者中極、氣海、水道穴等位處,用力均勻,來回推燙或回旋運轉(zhuǎn),開始時用力輕而速度稍快;隨著藥袋溫度的降低,用力增強,同時速度減慢。當藥袋溫度降低時可更換藥袋,治療時間為20~30 min。燙熨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協(xié)助患者著衣,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布袋用后清洗消毒備用。
1.2.3注意事項(1)燙熨溫度不宜超過70℃,年老、嬰幼兒溫度不宜超過50℃。(2)暴露燙熨部位時注意保暖,必要時屏風遮擋。(3)燙熨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局部皮膚的顏色情況,同時詢問患者對溫度的反應,防止燙傷。(4)操作中保持藥袋溫度,冷卻后應及時更換或加熱。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現(xiàn)水泡,應停止操作,報告醫(yī)師,進行處理。
1.2.4禁忌癥(1)身體大血管處,皮膚損傷早期,潰瘍、炎癥、水皰等禁用。(2)腹部包塊性質(zhì)不明,孕婦腹部、腰骶部、局部無知覺處或反應遲鈍者禁用。(3)麻醉未清醒者禁用。
2結果與分析
2組臨床護理療效比較,見表1。
3體會
對手術后患者只是告知其熱毛巾濕熱敷下腹部,但效果欠佳,發(fā)生尿潴留、腹脹不適也時有發(fā)生,并且經(jīng)誘導等措施無法排尿,需經(jīng)無菌導尿解除尿潴留,這樣既增加了工作量,又給患者帶來了痛苦。本科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了中藥燙熨療法后,自行排尿者增加,導尿者明顯減少,并且95%的患者覺得使用燙熨療法很舒服。經(jīng)過反復試驗找到了簡單易行的中藥燙熨療法:即將藥物和鹽加熱后置于已做穴位貼敷的中極穴、氣海穴、水道穴,適時來回移動或回旋運轉(zhuǎn),利用溫熱之力,將藥性通過體表毛竅透過經(jīng)絡、血脈,從而達到溫經(jīng)通絡,利尿止痛等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同時本法還具有以下特點。
3.1預防和處理肛腸手術后引起的尿潴留,幫助患者選擇最佳排尿時間和環(huán)境,鼓勵患者自主排尿,樹立自信。
3.2 實行“人性化”服務,拓展護理服務內(nèi)涵,使護理人員面臨多方位的挑戰(zhàn),需要學習各種知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了提高,充分挖掘蘊藏在護士群體中的潛能、智慧,調(diào)動護士工作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提高護理質(zhì)量、患者受益的最終目的。
3.3使用燙熨療法只是一個小小的舉措,但宗旨是從患者的需求出發(fā),追求以患者滿意為目標的服務實效。每個患者都使用中藥燙熨療法,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但使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了,鍛煉了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并將真誠關心與支持傳遞給患者,使之產(chǎn)生親切、信任感,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很好地預防了尿潴留的發(fā)生,為患者減少了痛苦,值得進一步推廣。
(收稿日期: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