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云
素來酷愛描寫月光的詩文,經年下來,收錄到的月光詩作恐怕不下萬首。以至被人喚作“月光癡迷書人”。雅稱也好,貶責也罷,幾十年始終不曾改了這個習慣。
人生的路徑以書卷來量度。夜晚閑暇的時候,一卷詩書,半盞清茶,一段音樂,擇一靜偶,在月光中漫步。此刻,寂寞是一朵低吟淺唱的花瓣,在心靈深處優(yōu)雅地綻放。抬頭仰望漫漫天宇,吮吸詩情月色的芬芳,有種心境釋然、悠閑自得的快感。這是一種頗為奇妙的境界,浸淫的時間長了,體內總有一種難以抑制、不吐不快的沖動,于是悄然提筆,鋪排成文字?;蛟S月光書香的助力,同月亮相關的文學作品源源不斷見諸報刊,迄今達百萬字之多。至此,有了實力派作家的贊譽,各級協(xié)會也伸來了橄欖枝。當然,我是不以為然的。觀月賞月的目的在于天地人合一,讓自己回歸自然,釋放心緒,放下自我。而讀書,起初不過是消磨時光,根本不敢將大自然變幻的心靈感悟和書卷意蘊的體驗同作家的頭銜掛起鉤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最早接觸與月亮有關的作品是李白的《將進酒》。大師一生狂放不羈,常以美酒美女入詩,筆下多寫憂愁、憤懣、及時行樂的悲觀情調。若與蘇東坡《水調歌頭》相較起來,我倒更喜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藝術意境。
中國文學浩如煙海,描寫月亮的詩文可謂汗牛充棟。讀多了,自然對人生意義領悟得更深更透徹。“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边@是劉禹錫名作《洞庭秋月行》里面的句子。多年來,我總被這詩句的藝術魅力所感染。秋月映入洞庭,光波萬頃層疊浩蕩,恰似熔金為水,波瀾無際。詩人展示豐富的形象思維和奇幻的浪漫情懷,揮灑筆墨,極盡八百里洞庭月夜之壯美。作品移畫入詩,畫中包含深情,達到了詩畫情相生相映的藝術境地,傳述出老先生雖晚年遭貶,仍能曠世豁達、積極豪邁的人生情懷。
賞月就是讀書。無論月輪運轉到何方,或是呈現什么形狀,在我的意念中,月亮就是一部哲理恢弘的作品。寧靜的月夜里,遙望蒼茫遼闊的宇宙天空,欣賞一輪圓月,發(fā)覺月亮的外形、光芒總在不斷變化,不自覺中慨嘆人世間的滄海桑田。情感勃發(fā)的時候,會以實景為依托,借景觀抒情言志,達到物我和樂的境界。對此,王國維先生曾經說過,“夫人積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諸文字、繪畫、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賦之能力之發(fā)展,而此時之快樂,決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边@是連面南稱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無法交換的。
觀月同讀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徜徉茫茫月夜,舉頭眺望明月,當有展開鴻篇巨著、游歷書山文海的感覺。一腳踏入月明之夜,仿佛撲入浩瀚的書海,渾身被濃郁的書香所纏繞。月亮如名醇佳釀,抿一口,渾身通透潤澤;吮吸文字馨香,口齒芬芳彌漫。到了這個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說,月亮是可以拿來把玩的。倘若善于舞術,不妨踩上月輪逍遙的節(jié)奏,揮舞長袖,輕歌曼舞?;蛘咄高^絢爛嫵媚的月暈,摟住月亮纖纖細腰,撫摸月光柔美細嫩的肌膚,在夜色的縱容下,盡情地傾訴綿綿不絕的愛戀。同樣,讀書的最高境界也是玩味,玩到極致,將被彌漫的書香熏陶、穿透。那時候,優(yōu)美的文字如同輕柔的月光,閃爍人生哲理光芒,讓你的五臟六腑得以凈化和明澈。
書香本自天上來,明月朗照夜無眠。不眠之夜,自有不眠之人,那日,恰巧拾起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細細研讀,自然想像出“花香漫春潮,琵琶弄月影,樓上人相思”的情景。而此時,月亮已到中天,窗前的柳枝在如水的月光里舞蹈,便記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為伊人,在水一方”這類句子。于是,創(chuàng)作了散文《三影郎君應無眠》,發(fā)表在省級刊物。初獲成功的喜悅,難以言狀。那年,我剛剛二十出頭。
蘇東坡一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從天體變化到人生際遇,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在月亮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古人多寓情于景,賦予月亮的主觀情愫。這點,對我的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多年堅持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攫取生活的斷面,從最底層的生活要素去甄別真?zhèn)?,透視、剖析人性本源。小說《桃花,在晨雨中飄落》(2014年《外海文摘·文學版》第12期),描寫了一對癡情男女月夜凄美的愛情故事,給人以人性純美的藝術力量。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月圓的時候,月亮的光華滿天飛舞,形成大開大合的磅礴之勢。這時候,我的情緒將達到亢奮狀態(tài),會不由自主想到“四書”“五經”,《史記》,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里面的經典。中華五千年歷史,積淀了璀璨奪目的文化,思想潮流以摧枯拉朽之勢,推動歷史車輛滾滾向前。縱觀諸子百家,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道家以無為而不為循乎天理;法家“法”“術”“勢”安邦定國等等,如此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成了我們豐滿人生及創(chuàng)作的源泉?;谶@個感觸,我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山青月明》(2012年中國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二等獎),展示了月光爛漫、人性美好的藝術圖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親情、愛情、家鄉(xiāng)情、戰(zhàn)友情畫面。小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性描寫感人至深,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
賞月應有知月心,讀書還待苦沉吟。月亮總在不斷變化,時刻演繹不一樣的風情;而書本,囊括了極其豐富多彩的人文思想,給人以無限啟迪。這是兩個奇妙的世界,也是相融想通的世界。觀賞月亮,自然心靈純凈,內心色澤的辨識度向上提升;書讀多了,當應智慧通達,行為端莊。歸到創(chuàng)作上,對生活本質把握更準確,詮釋生命價值更加到位。創(chuàng)作中篇小說《暗光》(2013年《陽光》第2期),我突出主要人物的社會主流價值,將人物的各個生活斷面進行藝術縫合,制造人物間強烈的對抗效應,凸顯人物性格特點,將人物立體化,以此推動故事情節(jié),從而真實地表達了職場上人格多面性的特質。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光是動感的,富有張力,由內而外地展示生命力量,這是賞月的精髓所在。讀書也如此。山高人為峰,書海情為岸。書香飄蕩在漫漫月光里,清純明亮的月色洗凈了鉛華,敷設一條鮮亮的軌跡,眸子里充滿了感恩的淚光。由此,你會明白一個道理——人生的機遇猶如月夜之中洶涌的錢塘江潮,滔天巨浪層層疊疊,咆哮喧囂,可最終是什么樣的結局,想必月光和書香早已給出了完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