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群
漫步在麗江的街巷中,一間間店鋪緊緊相連,商品琳瑯滿目。摩梭族女子的披肩,純手工的銀器、手鼓、風鈴,特別是納西族姑娘的裝扮,她們的衣服和頭上的發(fā)簪,獨具民族特色。我在各種各樣的發(fā)簪前駐足,被深深吸引,有帶墜子的、有垂流蘇的、有木質(zhì)的、還有牛角的。一根漂亮的簪子綰住一頭秀發(fā),真是風情萬千。
發(fā)簪還有一個美麗的名稱,叫步搖。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單看名字,就已令人心動神搖,遐想無限:云鬢斜簪的女子,碎步款款,若風中之柳,有著搖搖欲墜的柔美之感,發(fā)髻高聳,一步一搖,于顧盼間益增嫵媚,于流蘇蕩漾里搖曳出綽約風姿。
上古時,發(fā)簪又叫“笄”,漢族女子插笄是長大成人的標志。步搖起源于先秦,到大唐盛世呈現(xiàn)出華貴之感。云鬢花顏金步搖的楊貴妃輕移蓮步,頭上顫顫生光,搖得唐明皇從此不早朝,也搖落了整個盛唐。
宋代的步搖,如同一闋宋詞,素雅婉約,清麗古樸。黃庭堅詩云:“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簪一枝。”如此女子自有幾分仙氣,徘徊在素月當空的后花園中,沉浸于管弦絲竹的樂聲里,也回蕩在淺吟低唱的字里行間。
到了清朝,滿族女子的裝扮多姿多彩,別具一格,從電視劇《甄嬛傳》中就可看到,后宮佳麗頭上步搖顫動,珠花流光,宛如從宮廷壁畫中走來,頗具東方神韻。
古人評斷女子之美,重在情態(tài)二字,容貌極美而無情態(tài),也是庸脂俗粉。而頭戴步搖,無疑增加了幾分情態(tài)。幾經(jīng)變遷,步搖由最初平面的雕刻紋理發(fā)展為玲瓏精巧的立體造型,顯示出別致的動態(tài)美感,如蝴蝶、鳳凰等造型的發(fā)簪插于發(fā)髻上,步動則搖,飄飄欲飛,充滿了柔美之情。
那頭戴步搖的女子,性子一定是急不得的,急則顯得慌亂無禮,但也不能慢,慢了沒有搖曳生姿的美感,要淡定嫻靜,溫文爾雅,才能盡顯女子知性的窈窕之美。
步搖之美,也美在瞬間。當拔下簪子的那刻,一頭秀發(fā)如黑瀑般垂落,楚楚動人;起身微步時,步搖輕顫,韻致油然而生;素手撫琴,步搖隨琴韻晃動,意趣盎然?!蔼毩⑿蝻L滿袖”的等待,“卻把青梅嗅”的回眸,“海上生明月”的期盼,身動簪搖,小小的發(fā)簪演繹出萬千風情。
鑲金嵌銀的步搖固然流露出富麗堂皇的氣派,而那些平生不識繡衣裳的布衣女子,她們戴的簪子清新質(zhì)樸,如同鄉(xiāng)野間的風,充滿自然之美。《陌上?!防锏牧_敷應該就是這樣吧,戴著荊枝制作的簪釵,使得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發(fā)簪隨著她在林間采桑的腳步,舉手投足間美不勝收。
記得童年跟著姥姥看《碧玉簪》,一枚發(fā)簪竟引出千回百轉(zhuǎn)的故事,從那時就喜歡上戲中女子的裝束,長長的水袖,繡花的長裙,一頭青絲松松綰起,插上珠花和簪釵,典雅秀美如畫中仕女。
沿著歷史的長河溯流而上,步搖搖動出一幅幅詩意迷人的畫面,那是東方女子特有的意趣美。一枚小小發(fā)簪,從外形到寓意都融合了工匠的心血和智慧,在一步一搖間散發(fā)著婉約風情,于縷縷青絲中搖曳出一份古典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