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杰
摘 要:對某MPV在試制階段出現(xiàn)的前輪外傾角超差問題利用尺寸工程仿真軟件(3DCS)進行了公差尺寸鏈分析,從而結合分析結果指導生產制造,為今后解決類似問題提供分析思路。
關鍵詞:MPV;外傾角;尺寸工程;偏差分析
中圖分類號:U4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0.109
近年來,我國的汽車工業(yè)發(fā)展迅速,汽車消費市場逐漸成熟,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日趨理性,汽車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在購車時越來越注重整車品質、性能,因此,提高產品品質已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關鍵。要想提高汽車的品質,應提高制造控制能力,而控制制造的核心在于尺寸工程。
3DCS公差分析軟件是美國DCS公司推出的專注于尺寸工程領域的一款軟件,它的全稱為“Dimensional Control System”,即公差分析系統(tǒng)。該軟件廣泛地應用于汽車、航空和船舶等工業(yè)制造領域,可對產品各零部件的尺寸公差進行仿真分析和合理分配,并以較經濟的成本提升產品品質。
汽車前輪外傾角涉及多個系統(tǒng)、多個零件制造和集成裝配的影響,且與整車的性能、品質密切相關。為了達到設定的綜合性能,各整車廠都對外傾角進行了嚴格的定義,車輛出廠前必須經過四輪定位100%檢測合格后才能出廠,外傾角不合格會引起輪胎偏磨、跑偏等一系列問題。
本文以某MPV在工程化試制階段出現(xiàn)的前輪外傾角超差為實例,利用尺寸工程仿真軟件(3DCS)進行公差分析,找出了影響前輪外傾角的影響因素并進行了靈敏度排序,為解決外傾角超差問題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1 車輪外傾角概述
車輪外傾角(Camber)的定義為:車輪中心平面相對于地面垂直線的傾角。車輪外傾角有正、負之分,車輪上部離開汽車中心線為正的車輪外傾角;反之為負的車輪外傾角。
功能:調整車輛負荷作用于輪胎中心、消除跑偏和減少輪胎磨損。
2 車輪外傾角問題
2.1 現(xiàn)狀
在某MPV試制階段,發(fā)現(xiàn)部分車輛前輪外傾角超差,抽測其中4臺車進行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
2.2 零部件檢測數(shù)據
檢測前輪外傾角超差的車輛的前擺臂、前懸架支柱、副車架,發(fā)現(xiàn)部分尺寸超差。擺臂球心到旋轉軸線的距離超差(理論數(shù)值為363.5 mm);前懸架支柱安裝孔尺寸超差(理論數(shù)值為70 mm、2.9 mm和53.2 mm)
2.3 白車身硬點精度
數(shù)據顯示,由于在試制階段白車身總拼焊裝為簡易焊裝,白車身安裝硬點存在偏差。
2.4 影響因素的靈敏度分析
采用3CDS軟件建立公差尺寸鏈計算模型;校核設計公差是否滿足要求,從分析結果看,零部件的公差設計是合理的,公差累積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經分析發(fā)現(xiàn),設計公差是滿足外傾角公差要求的,前5個影響因素占總影響因素的92%,后續(xù)整改的主要工作是對靈敏度排在前5位的零件(前支柱、擺臂、副車架、白車身、轉向節(jié))進行制造控制。
2.5 整改完成情況
通過對上述排在前5位的影響因素的制造精度進行整改,后續(xù)下線車輛前輪外傾角全部合格,滿足了整車下線的要求。
3 結束語
前輪外傾角超差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白車身、副車架和懸架等多個系統(tǒng)。在工程試制階段,制造過程中外傾角的公差累積大于車輪外傾角的設計公差,因此,要對各個影響因素的靈敏度進行排序,在設計前期對制造過程中的公差進行有效識別和管理,從而減少設計變更,提高產品品質。
參考文獻
[1]周江奇,陳關龍,來新民.車身設計尺寸質量評價的裝配尺寸鏈自動生成[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5(5).
[2]王霄鋒.汽車底盤設計[M].第1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B.海興,M.埃爾斯.汽車底盤手冊[M].第1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4]耶爾森·賴姆帕爾.汽車底盤基礎[M].第1版.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2.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