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Augustin
行李:你為什么想要翻譯余華的《活著》?
Augustin :因為《活著》的故事很像我們印尼華人的故事。我們也是在混亂中生活,余華的故事里有一種自嘲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讓他可以生活下去。
行李:我記得你上次講整個印尼人的性格,因為長年生活在火山腳下,總是充滿危機感,所以反而都很有自嘲和幽默的精神。
Augustin :是的,印尼華人其實也學(xué)了很多當(dāng)?shù)厝说闹腔?,因為很多華人會小看印尼人,覺得他們在宗教方面太虔誠,一天要禱告五次,浪費很多時間,工作效率那么低。你可以理解吧?
行李:嗯,可以理解。
Augustin :你用華人世界的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人家的收入,感覺到自己效率更高,可是旅行回來后,我覺得華人有很多東西要向印尼人學(xué)習(xí),尤其是印尼人的心態(tài),特別是爪哇人,比如說,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塊石頭,他們會說,感謝石頭沒有砸到我的頭;如果砸到頭,他們會說感謝石頭沒有砸到眼睛;如果砸到眼睛,會說,感謝石頭沒有砸到兩個眼睛;如果砸到兩個眼睛,他們會說,感謝我沒有瞎。所以不管什么情況,他都會感謝。我今天碰到一個中國朋友,他家里的天花板掉下來了,他特別生氣,他把天花板送到看門的印尼人那里,那個印尼人對他說,很好啊,你現(xiàn)在的房間一定很亮!這種心態(tài)就是任何事發(fā)生,都會往好的方面想。所以在印尼,其實快樂指數(shù)很高,在印尼大馬路上去拍人,人家都會很開心地擺pose,可是如果是在華人聚居的地方,一般人都會躲開。為什么呢?大部分印尼人覺得自己很美,希望把自己的美和你分享。華人可能是因為壓力大,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們只想比比比,這種心態(tài)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沒有什么跟你分享的,我沒有什么美跟你分享。
行李:看來火山對他們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Augustin :因為地理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印尼人一直以來的生活就是特別不穩(wěn)定,他們非常相信有個超越人的力量在控制著,這個意識在印尼人心里非常強。你可以感覺到印尼人的虔誠,時刻感謝天的心態(tài)的來源,都是這個。從印尼的建筑和印尼的文化里都可以表現(xiàn)出來。
行李:印尼的建筑是怎樣的?
Augustin :印尼的建筑特別古老的很少,想起來的只有婆羅浮屠,很少有建筑可以一直保留到今天。爪哇的皇宮都是打開的,皇宮沒有墻,你能想像嗎?順從大自然,不要求永恒,不強調(diào)自我的建筑特色,與印尼的這種心態(tài)有關(guān)。
行李:我最近看的書里,講印尼的伊斯蘭教也和中東地區(qū)完全不同。
Augustin :印尼伊斯蘭教只有500年,與馬來西亞都不一樣,雖然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但是它的伊斯蘭教受到印度教、佛教的很大影響,變成了很溫和的宗教。因為中東的環(huán)境很惡劣,所以宗教性很強,但印尼的土地肥沃,所以宗教中對土地、火山、海的崇拜表現(xiàn)得很明顯。
行李:說說你在中國的旅行吧。
Augustin :啊,在中國的旅行,怎么說呢?相對而言,我很少在中國旅行,中國旅行充滿商業(yè)化,不是我向往的旅行地點。所有旅游景點都那么貴,所有景點都在賣東西。我的旅行都是在跟老百姓溝通,在中國,打破別人的墻很難。在南亞、中亞,你很容易聽到別人的故事,但在中國,大家防備性都很強,需要大量時間,才能讓別人向你敞開心扉,所以聽故事有點困難。
行李:下一個目的地是哪里?
Augustin :我想要寫自己的國家,印尼很神秘,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國家,但基本上人與世界都很神秘,包括對印尼自己人而言。
行李:是啊,你們印尼人的活動范圍都是以島為單位嗎?
Augustin :對啊,這就是這個國家神奇的地方。如果看印尼的地圖,你會發(fā)現(xiàn),按理說,這個國家不應(yīng)該成為一個國家,這么分散,跨越這么大,三百多個民族,七百多種語言,怎么會變成一個國家?這個問題印尼自己人也沒有問過。所以我計劃走遍印尼的各個邊境,去了解什么是印度尼西亞。
行李:那邊境太多了吧!
Augustin :是啊,所以會有豐富多彩的故事,我覺得這本書對印尼人有意義,對世界也有意義,因為世界有很多多民族國家,印尼可以作為一個案例。
行李:大概什么時候會完成寫作?
Augustin :還不知道。我最近剛?cè)プ吡擞∧崤c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邊境,那個邊境在地圖上看是一條直線,非常難走,都是雨林,基本看不到邊境線,那里有很多分裂分子,旅行很痛苦,非常困難,但對我來說卻是趣事,我為此走了三個月,雖然只是書里的一個小篇幅,但也會是個很大的工程。
行李:你最近剛參加完倫敦書展?
Augustin :是,印尼是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主題國,所以印尼出版界推薦了很多本國作家到世界各地參加書展。倫敦書展是世界第二大書展,我是作為印尼游記文學(xué)的作家代表去倫敦演講,介紹印尼游記文學(xué)的情況。
行李:在國外,游記文學(xué)已經(jīng)單獨作為一個門類了嗎?
Augustin :在英國是這樣。英國在游記文學(xué)方面是全世界最發(fā)達的,已經(jīng)有幾百年歷史,英國人很早就開始到世界各地游歷,游記文學(xué)在英國已經(jīng)變成一個門類,這個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在美國,travelwriting這個詞并不流行,但你在英國的書店里,所有在travel門類下的書基本都是旅行文學(xué)類的,甚至歷史、地理、傳記類的書籍都包含在里面。但在其他國家,travelwriting一般只有導(dǎo)游書。
行李:中國現(xiàn)在也出現(xiàn)了大量游記文學(xué),但感覺真正好的作品并不多。你在讀游記文學(xué)方面有什么經(jīng)驗?
Augustin :我讀的書大部分都是游記文學(xué),但現(xiàn)在大部分書都看不太下去,因為那些作者都太重視自己,今天我去了哪里做什么,明天又去了哪里做什么,缺乏主題。我更喜歡一本書有一個主題,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很喜歡奈保爾的游記,我看他的第一本書是《Amongthe Believers》,他去了四個穆斯林國家了解所謂的穆斯林國家到底是什么,穆斯林追求的東西是什么,所有的內(nèi)容都圍繞這個主題,這本書對我的寫作有很大影響,我后來寫書也是這樣的方法。我的第一本書是關(guān)于阿富汗,要講的是在這樣一個混亂的國家里,當(dāng)?shù)厝嗽趺瓷?,在阿富汗,我看到的不僅是戰(zhàn)爭,更看到老百姓的自信、興奮、熱情與積極;我寫的第二本書是關(guān)于中亞五國,主題是關(guān)于分界線,因為這些國家都是從前蘇聯(lián)新分出來的國家,分界線也是新的,而且有些分界線劃得很離譜。我就想追問,生活在那里的人是怎么看待分界線的,他們?nèi)绾握J(rèn)同自己的身份?自我意識如何?我現(xiàn)在正在寫的第三本書是我的傳記。這本難度最高,我想要用三年完成這本書,我想了很久用什么樣的線索來串,最后定為“旅行是回家”,我想通過我的旅行經(jīng)歷告訴人們我對“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