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2013年,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張昭源來到長壽區(qū)龍河鎮(zhèn),成了一名“村官”。
很多人都向他提過同一個問題:“你有高學歷,家又在河南,為何要跑到西部農村就業(yè)?”
面對此問,張昭源的思緒不自禁地回到那兩個寒冷的下午——
“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還有許多人的生活需要改善”
第一個下午,那是2000年冬天。
那天,河南省漯河市郾城縣(現郾城區(qū))寒風凜冽。
張昭源卻很高興——這天,到河南省澠池縣扶貧的父親就要回家了。
那天下午,張昭源等了很久。
門外鑰匙聲一響,他立即沖了上去。
門外,父親身穿一件綠色軍大衣,斜挎一個破背包,疲憊地斜倚門旁。
父親進門后說的一句話,讓張昭源刻骨銘心:“讓貧困地區(qū)的鄉(xiāng)親都過上好日子——干這樣的工作,擔子重?。 ?/p>
“父親的話,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睆堈言凑f。
8年后的那個下午,更堅定了他挑“擔子”的念頭。
那是2008年11月的一天,正在清華大學讀大四的張昭源坐火車到成都。
火車中途停車時,張昭源看到了對面火車上發(fā)生的一幕——
一位農民工拿著一個干巴巴的饅頭,就著開水咀嚼著。
他盛開水的容器,是一個很舊的方便面盒子。
“那饅頭可能放了很多天了,從他咀嚼的表情便可以看出。那方便面盒子很舊,不知道被用來盛了多少次水。”張昭源心里很不是滋味。
這兩次經歷,讓張昭源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還有這么多人的生活需要改善?!?/p>
很快,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的日子到了。
面對就業(yè)選擇,張昭源作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到重慶當“村官”!
“為啥選重慶?”朋友問他。
“像重慶這樣傾情民生的城市,才是我最夢寐以求的人生舞臺。”張昭源回答。
“這個娃娃有點能耐呢”
對張昭源來說,“舞臺”雖好,想翩翩起舞卻不容易。
來到重慶市長壽區(qū)龍河鎮(zhèn)保合村,他立即感到了工作的困難。
第一難是身為外地人的他,聽不懂重慶話。
剛開始工作,語速飛快的“重慶言子”,讓張昭源頭暈眼花。
挑戰(zhàn)當前,張昭源倒也不氣餒。
“到重慶了,就應該做一個重慶人!”接下來的日子,他天天手拿小本,像當年學英文一樣,跟著同事學說重慶話。
沒多久,張昭源的“重慶話聽力測試”合格了,還能說上一口地道的重慶話。
可是,和張昭源面對的另一項挑戰(zhàn)相比,語言隔閡僅僅是“小巫見大巫”。
2013年的一天,保合村4組村民黃大爺和鄰居吵了架,偷偷跑到村委會辦公室“告狀”。
一進門,黃大爺就愣了——辦公室里,就張昭源一個人。
“你這個小娃娃怕搞不定喲!”大爺很不給張昭源面子。
聞言,張昭源像被澆了一盆涼水。
剛到保合村,他的一大挑戰(zhàn)就是村民的不信任。
“一個城里人,懂不懂村里的事喲。”
“名牌大學畢業(yè)的,怕有架子喲!”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
面對鄉(xiāng)親們的不信任,張昭源沒有退卻。
他慢慢找到兩條贏得信任的良策——
保合村村委會辦公室里,面對不給自己面子的黃大爺,張昭源仍舊滿面笑容。
“老輩子,你們是怎么扯起皮的?給晚輩說說,說不定我能幫上忙!”他說。
看這后生態(tài)度謙虛,黃大爺也樂于跟他扯扯。
此乃張昭源贏得信任的第一招——謙恭和善。
15分鐘后,張昭源聽明白了事情原委。
“老輩子,你說的我都曉得了。改天我悄悄到你鄰居家做做工作,你就裝不知道——如果別個曉得你來告了狀,以后你們就更不好相處了?!彼麑S大爺說。
“這后生說話有理,還知道為我們著想!”黃大爺點頭走了。
為群眾做工作,首先要為群眾著想——此乃贏得信任的第二招。
憑此兩招,張昭源贏得了鄉(xiāng)親信任。
“張書記,我們服氣”
“這條路好久才修得好喲!”
前兩年,碰到張昭源,蔬菜種植大戶左其勇就要向他抱怨。
左其勇家住保合村3組。每年,他都有大量蔬菜需要外運出去賣。
而一提起“運菜”二字,他就頭疼——2000年,保合村村民自己出錢出力,平整出一條泥巴路。但由于后期資金沒跟上,公路沒有硬化。
來到保合村后,張昭源一直將這條“爛尾路”記在心里。
2014年,張昭源三天兩頭就往區(qū)政府跑,為修路爭取工程指標。
2014年11月,一條5米寬、2公里長的水泥公路順利通車。
一分錢沒花就修好了路——以前,這樣的事村民們做夢也不敢想。
而這,僅僅是張昭源譜寫“民生三部曲”的第一步。
“作為一個‘村官,究竟該如何搞好村里的民生?”來到保合村后,張昭源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張昭源開始挨家挨戶走訪起來。
走訪調研后,張昭源一下開了竅,提出了“保合村民生三部曲”——
一是圍繞市里提出的重點民生實事,抓好村級道路、農田基本水利設施等硬件配套項目建設。
二是打造綠色農產品電商平臺,拓寬村民農產品銷售渠道。
三是倡導“村規(guī)民約”,組織村民文化活動,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
“三管齊下”之下,一些全新現象開始展現——
保合村村民陳胡蘭發(fā)現,村里的小孩聽話多了。
以前,村里小孩經常故意破壞她家菜地?,F在,小孩調皮時,陳胡蘭只要喊一聲:“張書記平時怎么教你的?”小孩子就立馬消停了。
“新現象”還不僅如此——
村里開辦了長壽區(qū)第一家農村“市民學校”,每周都給鄉(xiāng)親們免費講課。
村里路通了,蓄水池和灌溉渠也修好了。
…………
“這些事,全憑張書記和村支‘兩委有本事!”陳胡蘭翹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