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菊,孟令忠
(1.山東省利津縣氣象局,山東 利津 257400;2.山東省墾利縣氣象局,山東 墾利 257500)
氣象條件對棉花生產的影響和防御措施
田秀菊1,孟令忠2
(1.山東省利津縣氣象局,山東 利津 257400;2.山東省墾利縣氣象局,山東 墾利 257500)
摘要:利用2014年利津縣棉花生長的氣象條件資料,分析得出了棉花整個生育期溫、光、水等氣候條件與棉花生育期匹配情況,提出了氣象條件對棉花生產的影響和防御措施。
關鍵詞:棉花;高產栽培;氣象條件
1氣象條件對棉花生產的影響
播種出苗期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其中4月下旬平均氣溫17.6℃,較常年偏高1.3℃,5月上旬平均氣溫18.2℃,接近常年略偏低0.3℃。同期內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其中4月下旬降水量7.5mm,較常年偏少4.7mm,5月上旬降水量1.6mm,較常年偏少14.2mm。播種期內日照時數(shù)略多,日照時數(shù)188.9h,較常年略偏多9%。播種出苗期內氣溫偏高,日照時數(shù)偏多,光溫條件利于棉花適期播種出苗,期內降水偏少,進行春灌使墑情條件基本適宜棉花播種出苗顯得尤為重要。
棉花苗期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其中5月中旬到下旬平均氣溫為24.3℃,較常年偏高3.7℃,6月上旬到中旬平均氣溫23.7℃,較常年偏低0.6℃;期間極端最低氣溫11.4℃,出現(xiàn)在5月12日,極端最高氣溫39.2℃,出現(xiàn)在5月30日。同期降水量118.5mm,較常年偏多48.9mm,各旬均有足量降水分布。苗期內日照時數(shù)349.9h,較常年略偏少27.1h,其中5月中下旬日照時數(shù)偏多,6月上中旬日照時數(shù)偏少。棉花苗期以氣溫偏高為主,降水量充足,光照條件基本正常,各類氣象條件利于棉花生長發(fā)育。
棉花蕾期平均氣溫≥10℃積溫821.9℃,較常年(788.2℃)偏多33.7℃。期間平均氣溫27.4℃,較常年偏高1.1℃,各旬氣溫均偏高;期內極端最高氣溫38.2℃,出現(xiàn)在7月20日。蕾期降水量11.4mm,較常年偏少119.1mm,各旬降水量均偏少。同期內日照時數(shù)227.1h,接近常年略偏少13.3h,其中6月下旬和7月上旬日照時數(shù)略偏少,7月中旬日照時數(shù)偏多。棉花蕾期氣溫高,光照條件基本正常,光溫條件能夠滿足棉花現(xiàn)蕾開花期生長需求[1],降水偏少,部分地塊有旱象顯現(xiàn),對棉花現(xiàn)蕾開花略顯不利。
棉花花鈴期日平均氣溫≥10℃積溫820.5℃,較常年(831.3℃)偏少10.8℃。期內平均氣溫26.3℃,接近常年略偏低0.4℃,7月下旬平均氣溫26.5℃,較常年偏低0.8℃,8月上中旬平均氣溫26.3℃,接近常年略偏低0.2℃,期間極端最高氣溫38.9℃,出現(xiàn)在7月21日。花鈴期平均降水量100.6mm,較常年偏少49.3mm,期內各旬降水均偏少,其中8月上旬降水偏少6成以上。花鈴期內日照時數(shù)203.8小時,較常年偏少37.2h,期間大部時段日照時數(shù)較常年偏少[2]。棉花花鈴期溫度條件基本適于開花結鈴,但光水條件較差,對此期內棉花正常生長發(fā)育較為不利。
棉花裂鈴吐絮期平均≥10℃積溫為1479.1℃,較常年(1413.6℃)偏多65.5℃。期內平均氣溫18.4℃,大部時段氣溫偏高,8月下旬平均氣溫25.9℃,較常年偏高1.1℃;9月平均氣溫21.4℃,接近常年略偏高0.1℃;10月平均氣溫15.7℃,較常年偏高0.9℃;11月上旬平均氣溫9.7℃,接近常年略偏高0.1℃。裂鈴吐絮期平均降水量88.0mm,較常年偏少13.5mm,降水時段主要分布在8月下旬、9月中旬和10月上旬,其它大部時段降水偏少。裂鈴吐絮期日照時數(shù)496.4h,較常年偏少112.6h。2014年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5℃的終日出現(xiàn)在10月25日,較常年均偏晚[3]。棉花裂鈴吐絮期內氣溫條件充足,降水偏少,利于棉花吐絮收獲,光照條件持續(xù)偏差,對棉花收獲晾曬略顯不利。
綜觀2014年全縣整個棉花生育期,除部分時段的低溫寡照天氣對棉鈴增重、裂鈴吐絮有不良影響外,大部時段氣象條件匹配合理,能夠滿足棉花生長發(fā)育需求,利于棉花產量形成。
2氣象條件對棉花生產影響的綜合分析
開春期比常年偏早,氣溫回升較快,有利于棉花播種和出苗。5~6月光照充足,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對棉花的苗期生長和現(xiàn)蕾開花十分有利。
棉花花鈴期降水偏多,光溫配置適宜,減輕了花鈴期因大氣干旱和溫度過高而導致的棉花蕾鈴大量脫落[4],利于棉花花蕾生長和坐鈴,蕾鈴脫落率低,伏前桃、伏桃均多于往年;7月份氣溫偏高,光、熱、水氣象條件配置適宜,對棉鈴生長十分有利。
全生育期的熱量條件和光照條件配置合理,均好于往年。棉花生育期間,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的強度比常年偏弱,有利于棉花生長發(fā)育。
春季回暖快,風多雨少,氣候干燥,有“十春九旱”的特點。 花鈴后期,降水偏多,使局部地區(qū)發(fā)生洪澇,光、熱氣象條件會略顯不足,對棉花的生長及品質有輕微不利影響;因棉花品種不同影響程度會有所差異。
3建議
(1)加強對農業(yè)氣候規(guī)律的認識和研究,因地制宜,趨利避害。在安排棉花生產時,應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特別在棉花的品種、播種期等問題上,針對春季升溫快、夏季易洪澇、溫度波動大,多冰雹等氣候特點,盡量減少給棉花生產帶來的較大影響和制約;建議農業(yè)生產部門選擇早熟品種,以保證棉花穩(wěn)產高產;同時要密切關注當?shù)靥鞖忸A測預報,合理利用氣象條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使干旱、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對棉花生產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
(2)充分合理利用豐富的光熱資源,為進行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氣象部門事先應為主管部門制定農業(yè)產業(yè)結構提供有關農作物的農業(yè)氣象指標和災害的風險評估等工作,為社會提供公益性氣象服務,為緩解宜棉區(qū)的植棉矛盾,發(fā)展農業(yè)經濟創(chuàng)造條件,以達到棉花生產豐產優(yōu)質。
(3)加強建立應用氣象技術的棉花保障體系。配合農業(yè)生產部門進行棉花的品種區(qū)劃,以及氣象災害預報和棉花氣象情報預報服務,并配合植保部門進行病蟲害的預測預報。
(4)作為氣象部門,要不斷提高天氣預報預測準確度,根據(jù)農業(yè)生產的特點,做出準確的農業(yè)中、長期氣象預測,這樣才能為農業(yè)生產管理中適時調控服務,真正發(fā)揮出趨利避害、保駕護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萬燕,吳九林,周宇.光照對棉花生長發(fā)育作用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2).
[2]萬燕.溫光因子影響棉鈴產量和纖維品質性狀的物流效應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
[3]譚克光,石肖,錢建偉.應用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
[4]朱紅霞,周曉冬,黃嚴帥.南通氣象因素對棉花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33).
中圖分類號:S1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