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
話說唐伯虎畫扇技藝超群,遠(yuǎn)近聞名。一天,有人故意難為他,重金請他在小小的扇面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二話沒說就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沙漠中間是一座孤峰,山下林茂路彎。那人一看,扇面快要滿了還沒見一只駱駝,得意地笑了。只見唐伯虎在山的左側(cè)畫了一只駱駝的后半身,前半身被山擋住了;在山的右側(cè),又畫了一只駱駝的前半身。唐伯虎把筆一擱,那人急了,說:“不夠一百只呀!”唐伯虎輕輕一笑,拿起筆在畫旁題了一首詩:“百只駱駝繞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
正如故事中的唐伯虎,歷代著名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題詩作畫,不論真、草、隸、篆,還是山水、人物、花鳥、魚蟲,都可以在咫尺之間展現(xiàn)大千世界。時至今日,雖然人們不再需要用扇子納涼,但是將扇子作為藝術(shù)品收藏卻依舊是一種時尚。
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其工藝之精湛,造型之雋美,堪稱中華一絕。近年來隨著書畫市場的回溫和成熟,扇畫行情正在逐年水漲船高。
2003年,北京某拍賣會上,清代王鑒的《云壑松陰圖》扇面,估價僅8萬~15萬元,終以77萬元成交;2004年在上海,6把元代人物團(tuán)扇以2420萬元的高價成交。2006年,匡時春拍扇子專場,齊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紅梅蜜蜂》和《蝴蝶蘭》以46.2萬元和44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當(dāng)時中國扇畫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新紀(jì)錄。而2010年,北京華辰吳昌碩紅梅書法成扇成交價達(dá)67萬元、嘉德的傅抱石前赤壁賦成扇更高達(dá)100萬元。
時至今日,收藏家拍賣到的年代最久遠(yuǎn)的扇面是于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的南宋畫家夏的《松巖靜課圖》、馬麟的《茉莉舒芳圖》、葉肖巖的《苔磯獨釣圖》,三幅扇面均以336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價格紀(jì)錄的扇面則是以2420萬元成交2004年上海崇源秋拍的劉貫道《人物故實圖冊》(元代人物團(tuán)扇畫六開)。
雖然書畫扇價錢一路上漲,但據(jù)多位收藏家分析,還有上漲空間。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很多大畫家能做大畫,但卻未必畫得了小幅扇畫。扇畫要求一次性完成,中間不能停筆;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繪畫要求畫家對線條、墨色和構(gòu)圖進(jìn)行精心設(shè)計,胸有成“扇”時,方能落筆;再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紙、金箋等對落墨、設(shè)色要求較高,畫家往往難于掌握,所以一般書畫家不敢隨意嘗試。因此,在收藏界素有“扇面一尺算兩尺”之說。同一位畫家,同樣是花鳥畫,一張扇面通常比一開冊頁的價格要高一倍以上。資深收藏家張迪分析,以王原祁扇畫為例,其成交價為66萬元,但與其山水書畫作品近100萬元/平方尺的價格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張大千的一幅立軸動輒數(shù)十萬、上百萬元,而他的扇畫不過數(shù)萬元。價格差距證明了書畫扇收藏仍有較大升值空間。
另外,“因為書畫越來越貴,市場贗品太多,作為小品的扇面,名家字畫,配合制作精良的扇骨三合一,作假難,所以相比較而言,扇面的性價比高?!倍@也是近些年扇子收藏火熱的原因所在。
書畫扇首先要看品相,其次看是否名家作品,再看是否精品。
從品相上來說,至少要保存完善,外觀全,質(zhì)地堅,畫面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完全能反映作者的風(fēng)格。對于畫面乏,不能體現(xiàn)作者的筆法、畫意的以及扇面已損,潰不成軍,沒有辦法復(fù)原的,就不用浪費心思了。所以,收藏品的"真,精、新"不僅反映了扇子的歷史價值、科學(xué)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更進(jìn)一步體現(xiàn)了扇子的經(jīng)濟(jì)價值。
對于是否是名家作品,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吳昌碩、王雪濤、陳少梅、關(guān)山月、陸儼少、陳半丁、唐云、朱屺瞻、程十發(fā)、黎雄才、謝稚柳、溥心畬、啟功等名家都是畫扇面高手,也都有扇面佳作流傳于世,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另外,除了注重名家名氣之外,還需審度扇面上的人物是否與故事情節(jié)相溫吻合,山水的恢弘靈秀之氣,花卉的嬌艷欲滴之感,書法的抑揚頓挫、飛白變化是否都恰到好處。此外,成扇扇骨精致與否,也直接影響著其收藏價值。
另外,還要注重扇子是否“精”。所謂的扇子的精華,即扇子是否是工藝師、藝術(shù)家的最佳杰作。每位名家都有各自的成長過程,即使在其成熟期,也有可能為了應(yīng)酬上司或者礙于人情,草草揮就。所以每位名家的精品之作實際少之又少,所以精品比真品更難尋覓。
除此之外,經(jīng)驗豐富的收藏者都知道,收藏扇畫最好系統(tǒng)化,有一個收藏主題或年代排序,比如專收明清文人扇面。如果是喜愛女書畫家的藏家,可以收藏民國女畫家作品。如,同為中國女子書畫會成員的吳青霞、顧青瑤、周煉霞經(jīng)常合作畫扇,不妨從她們的作品入手。也可以收藏明代的女畫家作品,比如萬歷時期以蘭竹見長的馬守真,以畫梅與畫蘭著稱的薛素素和邢慈靜,以及明末的李因、文淑等,她們的作品因為存世很少,在藏家獵奇心理的作用下,價格上升的可能更快。
對于普通藏家來說,則可以有自己的收藏風(fēng)格以降低收藏風(fēng)險。比如,收藏明清及民國名家作品或者關(guān)注一些中下名家、歷史名人的精品力作可能會有出人意料的收獲。
最后,“有故事”的扇畫也具有較大升值空間。就如開篇的小故事,倘若家有唐伯虎的該幅畫作,其價值可想而知。
對于專業(yè)的書畫扇的鑒賞則主要分3個方面:扇骨、書畫、扇面。這些年,扇面扇骨也逐漸得到收藏家的青睞。
扇骨的收藏,一看雕工,雕工精細(xì),又出自名家之手,肯定是上品。二看材料,最貴重的應(yīng)屬象牙、紫檀,黃楊、桃絲、雞翅木、佛肚竹等也是一流材料。三看規(guī)格,扇股以大為貴,大股較窄的扇骨價格要低于大股較寬的“闊板”。四看款式,罕見的花式、雙面貼,鑲嵌式的扇骨價值要高于樸素?zé)o華的扇骨。五看年代,舊骨高于新骨,年代越久遠(yuǎn)價值越高。六看品相,無傷、無裂、無磨損、無經(jīng)拆拼修理、品相完好的扇骨,其價值要高于同類品相差者好幾倍。
對于扇面的鑒賞則較為復(fù)雜點。正如著名書畫鑒定家張珩所說:“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jù)是書畫的時代風(fēng)格和書畫家的個人風(fēng)格,輔助依據(jù)是印章,紙絹、題跋、收藏印、著錄、裝潢等?!?/p>
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在隨著扇畫價值的上漲,贗品也開始大行其道。專家讓收藏者保持警惕:“現(xiàn)在的造假手段包括將破損字畫的殘余部分移到扇面上,或用舊扇骨裱新扇畫冒充古董,在書法扇面的另一面模仿名家畫作……”
因此藏家要特別注意扇面兩邊字與畫的配套印證關(guān)系。不過,扇面收藏需要豐富完善的知識體系,需要對歷史文化背景、藝術(shù)風(fēng)格特征有非常詳盡的考證,并保持平常心,才能收藏到有價值的作品。
作為剛涉足收藏行列的愛好者,則可以借助資深的文物鑒定家的眼力。不過任何一件藏品,一定了解其來源,尤其是百年以上的扇子。對于墓葬中出土的扇子,要了解墓葬的時代,就能知道扇子的下限;如果是傳世品,要了解誰收藏,最好能追溯其源。有經(jīng)驗的收藏家認(rèn)為,如果藏品出自書香門第、名門望族,則為上品;而出于暴發(fā)戶,則需謹(jǐn)慎。
中國五大名扇
安徽真絲扇: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扇面真絲綢緞面料制作而成,比紙張柔軟,綾絹光滑,制作起來工藝要求極高,扇股用頭青天然高山楠竹制作,經(jīng)過數(shù)次的打磨,刀工,平面處理等方式。扇面先過漿下水,再烘烤陰干,再做成型定位,再染色印刷,再過漿風(fēng)干,然后折面定位,再做扇股刻繪工藝,然后搭面成型,總計七十余道工藝流程。
江蘇檀香扇:用檀香木制成,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后,扇起來依然幽香陣陣,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還有防蟲、防蛀的妙用。
廣東火畫扇:始創(chuàng)于清同治末年,制作時選薄玻璃扇兩柄,合成一柄雙面扇,然后用一種特制的火筆作畫而成,清秀典麗,永不褪色。
四川竹絲扇:俗稱“龔扇”,有“燦若云錦、薄如蟬翼”的美評。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紈扇,用細(xì)如絹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顏色嫩黃,薄而透光,綿軟而細(xì)膩,恍若織錦,圖案惟妙惟肖。
浙江綾絹扇:綾絹扇扇面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色澤光亮,給人以溫文爾雅之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