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玥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qū)長江大學,武漢 430100)
祁連山地處青藏高原北部,主要位于青海、甘肅兩省毗鄰地帶,是華北板塊西南部的加里東褶皺帶,夾與阿拉善與柴達木兩個盆地之間。祁連山地區(qū)是中國西部多年凍土廣泛分布的地區(qū)之一。
研究區(qū)范圍以祁連山凍土區(qū)為中心,北起甘肅省走廊南山,南抵青海省烏蘭縣和青海湖地區(qū),西達哈拉湖以西,東至民樂縣和海晏縣。大地構造位置大致包含北祁連地塊新元古至早古生、中祁連地區(qū)大地陸塊以及疏勒南-拉脊山古生代和南祁連大地陸塊幾個部分組成(圖1)。
圖1 區(qū)域地質位置圖
祁連山地區(qū)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層經歷多期構造運動,形成南北有一定差異的沉積地層格架。
(1)石炭系:石炭系的第一套沉積蓋層,其分布在哈拉湖以北的烏蘭坂地區(qū),而其中木里坳陷只有零星出露。與前寒武系變質基底兩者之間呈現(xiàn)角度不整合接觸。其中的盆地內石炭統(tǒng)發(fā)育較為廣泛,上石炭統(tǒng)分布極為有限,其兩套地層之間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下部為黑色薄層泥質灰?guī)r、生物碎屑灰?guī)r,中含化石。上部巖性為深綠色石英砂巖成熟度較高,少量黑色粉砂巖在粗砂巖之間可見、含粉砂泥巖、灰?guī)r產出呈現(xiàn)透鏡狀。
(2)二疊系:下二疊統(tǒng)地層產出大體包含石英砂巖,顏色較深、細粉砂巖夾細粒砂巖于其中及含少量含礫狀灰?guī)r,顏色較深故沉積物主要以碎屑巖沉積產出,少量碳酸鹽巖在其間可見。時代為二疊世的黃色、灰色長石石英砂巖夾泥質的粉砂巖,在粉砂質泥巖中可見發(fā)育了綠色粉砂質泥巖。通過對研究區(qū)草地溝組碳酸鹽巖有機碳對比分析,南祁連草地溝組碳酸鹽巖有機碳豐度為中等烴源巖級別;若根據(jù)生烴潛量評價標準,草地溝組石灰?guī)r的生經巖為較差的烴源巖級別。該時代的草地溝組有機碳和生烴潛量評價標準綜合探討,草地溝組碳酸鹽巖總體評價為中等水平烴源巖。
(3)三疊系:為一套巨厚的陸相碎屑為主沉積,化石含量較多。其中主要巖性為泥巖、厚層砂巖夾薄煤巖系,灰白色粗粒砂巖。中下三疊統(tǒng)地層發(fā)育的粗砂巖和礫粗砂巖顏色為紫紅,地層底部發(fā)育紅色的礫巖,可知為沖刷接觸關系;中下三疊統(tǒng)巖性主要為成熟度較低長石砂巖、含粉砂夾粉砂巖且顏色較深、又可見泥巖及少量的鈣質粉砂巖、砂質灰?guī)r,瓣鰓化石豐富可見;其間中下三疊世主要由長石砂巖,顏色較深、石英砂巖深色粉砂巖、含碳質頁巖并交灰白色含礫長石砂巖組成的地層,其碎屑巖組合較為常見,局部大地構造中可見有一些碳酸巖的沉積,其中含有大量海百合莖等化石和可見瓣鰓化石;上三疊統(tǒng)地層中可見長石砂巖,顏色為灰白色、鈣質細砂巖、成熟度高的石英砂巖包括含粉砂的泥巖;一套由石英砂巖、細砂巖顏色為紫色、粉砂巖、泥巖或碳質頁巖組成的巖性組合在上三疊可見,其呈互層產出。
(4)侏羅系:中下侏羅統(tǒng)窯街組巖性為灰色石英砂巖成熟度高、長石砂巖產出、也可以可見煤線及菱鐵礦扁豆體;在中侏羅世的地層發(fā)育主要巖性為灰、灰黑色不等的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砂巖夾一些礫巖、泥質巖并且又可見其中夾有頁巖及相關煤線;上侏羅統(tǒng)地層組中主要巖性發(fā)育為含礫長石砂巖顏色為黃色、長石石英砂巖、中含粉砂質泥巖、在地層組中也可見泥質頁巖,地層的最晚發(fā)育一套為白色礫巖沖刷接觸。
(1)窯街組煤。煤作為烴源巖一般認為以生氣為主,主要作為氣源巖,部分地區(qū)發(fā)育的腐泥型(富氫組分含量高)的煤可能形成一定量的輕質煤成油。研究區(qū)窯街組煤屬于非-差烴源巖,有機質類型為腐殖型為主,整體處于成熟熱演化階段。整體以生氣為主,具有一定的生氣潛力。部分地區(qū)、個別層段具有一定的生成液態(tài)烴的潛力,整體生烴潛力一般。
(2)窯街組、尕勒得寺組泥巖。研究區(qū)窯街組泥巖屬于煤系泥巖,其有機質豐度高,達到好烴源巖級別,有機質類型以Ⅱ2有機質為主,熱演化程度主體處于成熟熱演化階段。具有很強的生氣潛力。尕勒得寺組湖相泥巖同樣具有較高的有機質豐度,有機質類型以Ⅱ2型為主,熱演化階段處于成熟-高成熟階段,同樣具有較強的生氣潛力??紤]到尕勒得寺組在整個祁連山地區(qū)廣泛分布,沉積地層厚度大,在區(qū)域上認為是最有利的生烴層位。
由于窯街組和尕勒得寺組烴源巖有機質類型都是偏腐殖型有機質,其生烴過程都是以生氣為主,生油為輔,可以成為研究區(qū)天然氣水合物的潛在氣源。
[1]符俊輝,周立發(fā).南祁連盆地石炭-侏羅紀地層區(qū)劃及石油地質特征[J].
[2]謝志清,周立發(fā).南祁連盆地石炭系充填型式分析[J].
[3]任擁軍,紀友亮,李瑞雪.南祁連盆地石炭系可能烴源巖的甾萜烷地球化學特征及意義[J].
[4]曹楊.北祁連走廊區(qū)石炭系地層劃分與油氣關系研究[J].
[5]譚富榮,周立發(fā).南祁連盆地二疊系沉積特征及其充填模式[J].
[6]王蘇里.南祁連盆地二疊系沉積地球化學特征與烴源巖評價[J].
[7]謝其鋒.南祁連盆地二疊系-三疊系構造沉積特征與油氣地質條件[J].
[8]符俊輝,周立發(fā).南祁連盆地三疊紀地層及石油地質特征[J].
[9]許睿,譚富榮.青海天峻坳陷三疊系大加連組烴源巖特征[J].
[10]趙軍輝,王蘇里.南祁連盆地下日哈坳陷大加連組烴源巖評價[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