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羊頭賣狗肉”一詞,《辭海》釋:“比喻表里不符,狡詐欺騙?!薄皰煅蝾^賣狗肉”源于《晏子春秋·內(nèi)雜篇》:“君使服之于內(nèi),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給馬脯于內(nèi)也。”《后漢書·百官志三》:“懸牛頭,賣馬脯,盜跖行,孔子語?!边@里說的雖不是“掛羊頭賣狗肉”,但那意思已經(jīng)很清楚了:掛牛頭賣馬肉者,即:說的是孔子的話,干的是強盜柳跖的勾當。
至宋時,“掛羊頭賣狗肉”有了明確記載。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懸羊頭,賣狗肉,壞后進,初幾滅。”《續(xù)景德傳燈錄·卷三十一·曇華禪師》:“從此卸卻干戈,隨分著衣吃飯,二十年來坐曲錄床,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jù)?”
古時為何說“掛羊頭賣狗肉”就是以次充好、以劣充優(yōu)?何以證明羊肉優(yōu)于狗肉?似難考證,但如果說羊肉雄踞肉食之首席,倒可從《水滸傳》中看出些道道來。
林沖遭高俅迫害刺配滄州,途經(jīng)柴進莊子時,巧遇柴進打獵歸來。把林沖請進客廳后,柴大官人便呼莊客擺酒。書中寫道:“不多時,只見數(shù)個莊客托出一盤肉,一盤餅,溫一壺酒;又一個盤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貫錢。”“柴進見了道:‘村夫不知高下,教頭到此,如何恁地輕意?快將進去,先把果盒酒來,隨即殺羊相待,快去整治。”看來,莊客先前是按照接待普通流配好漢慣例,那一盤肉決非羊肉,不言自明;“殺羊相待”的指令,正表明羊肉高于一切非羊肉的“肉”,招待貴賓之用也。
再有,宋江殺了閻婆惜,發(fā)配江州,在一座臨街酒肆初見李逵。書中先寫了李逵的吃相:辣魚湯端來,手伸進碗里撈起魚,連骨頭一并嚼了。隨即“伸手去宋江碗里撈將過來吃了,又去戴宗碗里也撈來吃了,滴滴點點淋了一桌子的汁水?!庇谑?,宋江叫過酒保:“我這大哥想是肚饑。你可去大塊肉切二斤來與他吃,少刻一發(fā)算錢還你?!本票5溃骸靶∪诉@里只賣羊肉,卻沒有牛肉,要肥羊盡有?!崩铄勇犃?,便把魚汁潑向酒保,戴宗喝道:“你又做什么?”李逵應(yīng)道:“叵耐這廝無禮,欺負我只吃牛肉,不賣羊肉與我吃!”憑李逵這副搶吃的德性樣兒,自然被酒保打入不配吃羊肉之列;李逵的火冒三丈則反證了羊肉、特別是肥羊在肉食排名榜上的榜首地位。(據(jù)《中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