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家琳
我打小就在仙居縣城里摸爬滾打。每天清晨被熱鬧的早市喚醒時,滿屋都是白粥的香味,吃好飯背上書包道聲別,就一個人走去上學(xué)。從家到學(xué)校不過5分鐘路程,沒有大馬路,也沒有紅綠燈,倒是要經(jīng)過一條兩旁都是石屋的窄巷子。清明的時候,巷口那家作坊的蒸籠里總是會飄出淡淡的艾草香,融在潤濕的空氣里,沁人心脾。從巷子里出來,拐個彎,是一些在我看來極具吸引力的小賣部和小吃店,勤勞的人們會很早起來準(zhǔn)備一天的美食。而偶爾在街頭遇到的那些賣竹筒飯、雞蛋餅的小販們,也總可以讓我驚喜。
在這里慢慢長大,輕松又單純,因為這是個簡單到似乎可以一眼看透的小城鎮(zhèn)。習(xí)慣了一抬眼四處都可以看見的山,習(xí)慣了花兩節(jié)課工夫就可以走完的商業(yè)街,習(xí)慣了周圍熟悉的人爭吵后又和好,習(xí)慣了街頭小販帶來的幸福感。
每年6月,一籃一籃的楊梅就會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幾乎每個仙居人都喜歡這種酸甜爽口的水果。當(dāng)天清早才從樹上摘下的楊梅,被勤勞的商販以最快速度運到縣城。楊梅表面的露珠依然晶瑩剔透,城里人和游客滿心歡喜地將它們帶回家。小時候我經(jīng)常揣上一把楊梅,邊走邊吃,吃得滿身都是洗不掉的紫黑色,但是父母從來不會因此責(zé)怪我,總是樂呵呵地看著吃得起勁的我,還不時地拿一顆塞進我的嘴巴。除了楊梅,我還經(jīng)常可以吃到農(nóng)民自家種的各種水果,運氣好的話,我會在大街上遇到從自家園子里摘下果蔬挑來叫賣的老農(nóng),用極為合理的價格把新鮮果蔬帶回家。
喜歡四處串門的我最愛往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家跑,因為他們總有辦法讓我吃到美味佳肴。他們不知從哪里找來野菜,用茶油小炒一下,淡淡茶味中夾雜著屬于野菜的獨特清香,味道很鮮美。要是嫌太素的話,加一把油渣或者用豬油替代茶油,還沒出鍋香味就已溢滿了整個廚房。我最喜歡外婆種的玉米。將玉米整個放入清水中煮,隨著鍋里的玉米顏色由淺變深,香味也與熱氣一起一點點飄散出來,誘得我每次都還沒等玉米涼透就急著要咬一口。過年的時候,桌上的菜總少不了傳統(tǒng)的仙居八大碗。作為冷菜的蓮子湯和海參早早端上桌,也早早被掃蕩一空。而無論是滑溜溜的敲敲肉,還是糯糯的翻碗肉,都是清淡爽口而不膩人的,再配上紅燒大魚和令人食欲大開的國舅泡鲞,被冷落了一年的胃仿佛在此刻得到了滿足。最后再加上筍或者筍干一起熬煮的肉皮以及用山里的時蔬混炒的豆腐,熟悉的味道碰撞交織,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親切感。最令我感到奇怪的是,這些我最熟悉的味道恰恰是我百吃不厭的。
從市中心再往遠處走,除了連綿的農(nóng)田,還可以看到我們的母親河——永安溪。早些時候,總會有一些頑皮的孩子在那里尋找溪灘魚,那種魚雖然體型小但味道很鮮美。夏天的時候,游完泳隨便走進一家大排檔,我們一家總會點上一盤。永安溪的溪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清,但她的混沌卻給了我們仙居人一種特別的安全感。仙居從來不少清至無魚的溪澗,但是厚重的永安溪只此一條。漂流其上,吹著微風(fēng),我常常會感到這個城鎮(zhèn)固有的閑適。如果是去爬山的話,仙居多的是具有江南特色的溫和的丘陵,有著不陡的山坡和蜿蜒的山路,一座連著一座向遠方延伸。砍柴人其實是山路的開辟者,他們的腳在山路上踩出了深深淺淺的痕跡。山中的生活是靜謐安詳?shù)?,一個小村莊里幾十戶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的時候,整個村子安靜得只能聽見偶爾的幾聲狗叫,而清晨的時候,那些從沉睡中蘇醒過來的動物們又會讓你忘記昨晚的沉寂,熱熱鬧鬧地開始新的一天??墒翘热暨@山再險些,就像神仙居那樣,又是另外一番風(fēng)景了。神仙居里郁郁蔥蔥的林木和光禿禿的懸崖峭壁,都給人一種不可侵犯的肅穆感。登上頂峰如同站在云端,再俯瞰那些幽深的山谷,會覺得這兒有著這個小城鎮(zhèn)罕見的剛強氣魄。一千年來,仙居這個小城鎮(zhèn)就在這樣的山水的滋養(yǎng)下從歷史深處走到了今天。我想祖先柯九思水墨畫中別有的淡逸之趣,大概也和這般的山水分不開吧。
如果你到這里來,一定要爬爬這里的山,看看這里的水,再走一走這里的路,在街邊的小吃攤隨便買點什么,嘗嘗味道,再和你遇見的當(dāng)?shù)厝肆纳蠋拙?。也許,你能把這里更多的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