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馬來西亞365天不重樣
“聞香識大馬”,馬來西亞擁有亞洲種類最多,不同文化與烹飪方式的美食。從辛辣的馬來食品到改良自中國的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從南北印度風味美食到歐洲風味食品,幾乎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人人喜愛的沙爹、咖喱飯、干咖喱牛肉、印度煎餅、雞飯、獨一無二的峇峇娘惹(Peranakan)或娘惹(Nyonya)等食品應(yīng)有盡有,堪稱“食客的天堂”。馬來菜較中國菜更為辛辣,這是馬來美食給人的突出印象。熱辣艷麗的馬來風情,異彩紛呈的馬來文化……這一切,皆從馬來美食開始。
馬來西亞的主食之一。桑粑是先將蝦發(fā)酵并做成蝦醬,然后拌上辣椒,放進石臼里搗碎,澆上酸橙汁。在馬來西亞,很多人的飯菜是米飯、桑粑、蔬菜三樣混合在一起的,缺少了哪樣都覺得不完整,若再加上洋蔥、大蒜、生姜、香料種、小干魚等就是比較豐盛的一餐。
正如娘惹菜一樣,居住在馬六甲的葡萄牙后裔也擁有文明的美食傳統(tǒng)。葡萄牙美食中許多佳肴的草本調(diào)料和香料和娘惹菜相似,然而也有其不同與獨到之處。葡萄牙美食是以各種香料醬、搗碎的草本植物、檸檬草和冬蔥等混合體呈現(xiàn)出來的獨特風味。另外,在食物里添加了醋、酸橙汁、羅望子汁和酸性的果汁,如鳳梨汁和楊桃汁,使得葡萄牙美食口味更加豐富。
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名菜,是地道的馬來西亞風味烤肉美食,也就是炭烤肉串。切成薄片的肉類(多為羊肉、牛肉、雞肉)經(jīng)過腌漬處理后,用椰葉枝串好,再用炭火烘烤而成。沙爹配著米糕及含有小黃瓜、菠蘿、洋蔥的生菜沙拉一起吃,是典型的一種料理,另外趁熱蘸上花生醬及肉汁食用也是不錯的搭配。
馬來西亞食譜中,椰漿飯更是處處拋頭露面,名聲顯赫。椰漿飯,本意是“奶米或香米”,在豐富的椰漿里烹飪而成,米粒與椰漿混融,奶白飽滿,奶香四溢。一些廚師還會加入切片生姜或螺旋松葉給米飯?zhí)砑游兜?。還可以配上鳳尾魚辣醬、烤花生、小黃瓜絲、水煮蛋食用,是馬來人早中晚或兩頓之間的食品。
娘惹,指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通婚的女性后代。由她們制作的美食,稱為娘惹菜。娘惹美食融合了馬來菜與中國餐的烹調(diào)美味,采用了大量南陽香料及調(diào)味醬,如椰奶、辣椒、蝦醬、磨碎的植物根葉級酸甜果實等,味道偏濃,以甜酸、微辣為主。叻沙(LAKSA)是娘惹美食中最具盛名的一種,中國素材的內(nèi)斂遇上來料理的奔放,調(diào)和出令人難忘的舌尖美味。
印度甩餅,是起源于印度但流行于馬來西亞的常見食品。餅外形大而薄,經(jīng)過烙制后香脆可口,食用時蘸用咖喱或特制的醬料,還常常配上拉茶一起吃。甩餅有多種口味,如雞蛋、奶酪、羊肉、雞肉、香蕉、牛油、洋蔥等。
長期享譽東南亞的中式早茶。用茶葉、中藥材和豬的排骨肉作為主料,配以鹽、醬油、胡椒、味精等,在鍋里燒煮多時,直到茶葉、藥材之味深入排骨肉里,方可完成。燒制肉骨茶,宜選用鮮嫩的豬排骨肉以及包龍、鐵觀音等中國名茶,枸杞、當歸、黃芪、淮山藥等中草藥,加上配料適宜,烹調(diào)得當,吃起來清香而滑嫩,別有一番滋味。
長久以來,以“新馬泰”為代表的東南亞旅游已成為中國游客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提及這三個國家,我們熱衷于贊美泰國的水果、美食,感嘆新加坡成熟的現(xiàn)代城市商貿(mào),馬來西亞卻常常被我們不自覺地忽視。然而,馬來西亞美食卻潛存巨大商機。
近年來,馬來西亞政府極力推動“馬來西亞美食廚房計劃”,通過整合全球的馬來西亞餐廳,以一系列的公眾傳播計劃打造馬來西亞美食整體形象,推動馬來餐廳的發(fā)展。2012年,該計劃正式落戶中國北京。目前已陸續(xù)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正式啟動,并取得良好反響。
馬來西亞的進口食品,其產(chǎn)品原料來源和加工過程等都嚴格按照國際最高級別標準進行,無論在包裝、口味、品種、檔次等各個方面都力爭做到精益求精。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食品的質(zhì)量要求越來越高,綠色健康食品已成為人們的首選。投資馬來餐廳,引進馬來食品,酒店新增馬來菜都成為不錯的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