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正
新一輪改革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命運。改革必然會涉及利益的調整,必然會動到“奶酪”。對待個人利益調整的態(tài)度,是衡量一個改革者真假的試金石。爭當改革促進派,就要勇于扛改革之旗,為改革而沖鋒,做身先士卒、勇于進取的改革鐵桿。
其一,做一個自覺的改革者。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領導干部應該深明改革大義,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以大無畏的改革勇氣,大張旗鼓地推動本單位的改革。任何時代的改革都需要一批拓荒牛。改革促進派是國家棟梁、社會中堅,一定要有民族大局意識、自我犧牲精神和敢作敢為的擔當。領導干部要有那么一股勁、那么一種改革激情,以嶄新的姿態(tài)為改革沖浪。任何時代的改革都需要一批自覺自愿的鐵桿改革者。領導干部要自覺地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做改革執(zhí)著的追夢者。要保持堅定的黨性原則,以高度的政治警覺和良好的政治修養(yǎng),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同頻共振,堅決杜絕形式主義的應付型改革和魯莽式的折騰型改革。
其二,做一個改革的“清道夫”。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反腐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開創(chuàng)了反腐斗爭新局面。反腐敗雖然代替不了諸領域的深層次改革,但對于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全社會共識,為改革清障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領導干部應該勇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清道夫”,在改革進程中要內立強志、內蘊正氣、內修上德,爭當改革的促進派,這既是一種硬碰硬的能力檢驗,更是一種真槍實彈的自我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做好人民群眾利益的守護神。
其三,做一個建設性的改革者。新時期的改革必須要有創(chuàng)意,這就要求將中央的重大決策與本地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對于中央已有明確部署的,沒有任何理由“等靠要”。當前,各個領域的改革矛盾交織,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改革促進派要有主體意識,不失時機地選擇突破點,以制度創(chuàng)新為主線,以建設性思維把改革推向縱深。
(作者為云南省昆明市委常委、昆明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管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