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有一種股市叫中國股市,世界上有一種房地產市場叫中國房地產市場。在特定階段,兩個市場都承擔了中國改革的重要責任,這固然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特定客觀、歷史原因,也是國內投資渠道狹窄,普通投資者缺乏投資知識、盲目跟風心理(羊群效應)的一種反映。
買房,對大部分家庭來說,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蝸居”功能,更多則是對財富增值的預期。也不知道“炒房”這個詞語什么時候在中國出現(xiàn)的,最早應源于香港的“炒樓花”,但談到這個概念,便想起“荷蘭郁金香泡沫”。很多人剛剛經歷股市的大震蕩,便說房地產市場沒有這個現(xiàn)象,那他們是忘記了如果沒有08年政府的“四萬億”投資,07年底到08年初房地產市場斷崖式下跌可能演變成為一場災難。
我經常被問:“現(xiàn)在買某某房未來會漲嗎?”我經常反問:“你買房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居???還是為了投資?”普通的購房人幾乎不問自己這些問題,最終買了以后,出現(xiàn)諸多不如意。
在我看來,買房最簡單應該區(qū)分為居住需求與投資需求。居住需求,不用太糾結是否房價能升多少,主要關注交通便利性、配套成熟度、經濟承受能力等幾方面。交通便利,可以減少上下班的路途時間,從而可以增加閑暇時間。配套成熟度,核心是學校、醫(yī)療、生活設施等,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會換房的,中國的教育資源相對集中,“學位房”相當長的時間都有存在的空間。中國人的置業(yè)觀念導致“剛需”這個概念,而為了“面子”,又產生了“超前消費”,進而出現(xiàn)了“房奴”,看好你的“錢袋子”(正確評價經濟承受能力),才能保證你的生活質量。
投資需求(包括改善需求),即使撇開復雜的投資理論,也必須關注資產配置的概念,即要把全部的資產統(tǒng)籌考慮,現(xiàn)金、有價證券(包括股票投資)、房地產投資需要有一個比例控制,兼顧流動性和增值預期(風險偏好)。房地產投資一個經典的三原則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在解決了基本居住需求以后,投資對自然環(huán)境、居住群體、稀缺性需要著重考慮。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包括山、水、空氣等,而人造環(huán)境相對可復制性高,切忌被自己的眼睛“蒙蔽”,多多對比就好。居住群體(鄰居)這個因素經常被忽視,但請相信和“比爾.蓋茨”做鄰居,與和“蠟筆小新”做鄰居相比,你的“房價”PE值差異很大?!跋∪薄睂θ魏我粋€投資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前面兩點事實上亦體現(xiàn)在這個因素里。
買房切忌“非理性”,在限購期間,“假離婚買房”完全是非理性的極端表現(xiàn),不能讓政府對市場的“不敬畏”扭曲基本的投資倫理。未來,或許可以嘗試對中國房地產的某些“傳說”嘮叨一下。 (作者/李向民,資深地產金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