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艷賽
【摘 要】戲曲演員在進行人物塑造的時候,為了很好地展現(xiàn)一個人物形象,就需要采用老一輩傳下來的程式化表演技巧,當然也需要貼近時代,滿足當代觀眾的新要求進行創(chuàng)新,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更能打動人心。本文就以上觀點展開論述,希望給予表演工作者一些有用的建議,能夠引起廣泛的重視。
【關鍵詞】戲曲表演;表演程式化;人物塑造
中圖分類號:J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7-0032-01
一、表演行當中的程式化
戲曲是我國歷代藝術家經(jīng)過長時間的辛苦勞作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且在傳承中經(jīng)受住了歷史的考驗。戲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振奮人心的美感,還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有效結合了歌曲、舞蹈、書法、語言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給人們帶來美的體驗和領悟,繼承和發(fā)展戲曲是每個藝術表演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表演行當中的程式化是在多年的傳承中形成的,將一個個生活中的人物藝術化、歸類化,通過特定的方式進行人物情感的表達,形象鮮明,使觀眾更容易接受。這些被探索總結出來的內(nèi)在規(guī)律也容易傳承,才使戲曲能夠歷經(jīng)千百年而不被阻斷。這些頗富經(jīng)驗性的程式化表演,需要所有演員嚴格遵守。
二、戲曲人物的塑造
表演的程式化能夠很好地幫助演員詮釋身段、唱腔、道白和表情,應該說它是表演者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zhì)。除此之外,演員想要提升自己的舞臺表現(xiàn)能力,就要對人物的塑造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體驗生活,拿捏人物感情的表達。戲曲雖然是虛擬的人物和事情,但是藝術形象都是源于生活的,演員需要對生活中的一些人進行細致觀察,根據(jù)自身情況分析推敲,從而更好地塑造舞臺人物形象。這樣就能使人物形象有著深入生活的感覺,獲得人們的共鳴,也能有很好的舞臺效果。
(二)準確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進行真實的演繹。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好的表演工作者在塑造人物時,一定能準確把握住這個角色的性格特征,且聯(lián)系影響這個人物性格的相關因素,進行準確的表達,從而使這個人物形象更立體、更具真實感,也具有一定的魅力,否則人物只會蒼白無力沒有吸引力。
(三)靈活運用表演的程式化。對于表演初學者來說,雖然掌握了程式化的要領,卻因為不能靈活變通,也很大程度地阻礙了人物的塑造,程式化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動并進行創(chuàng)新,當然也不能過于突出程式化,這樣會顯得在賣弄奇技淫巧。
(四)具備良好的文化藝術素質(zhì)。越來越多的人渴望通過在舞臺上的表演奪人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墒撬麄儏s忽略了一個好的演員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才會擁有堅實的基礎,藝術之路才會常青。良好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有助于演員對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演員透徹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提高演員的整體表演水平,比如,飾演一個醫(yī)生,你就需要了解一些簡單的醫(yī)學知識。演員只有對不同職業(yè)有了較深的了解,才能在表演時塑造生動、真實的人物形象。
三、表演程式化的“立”與“破”
在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過,表演的程式化是代代相傳而來的,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戲曲藝術的特色所在,來源于生活,又在美學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表演的程式化成為一種特殊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重在寫意,它的存在貫穿于整個舞臺藝術表演,可以說是戲曲藝術的精華所在。它的“立”,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程式化的表演雖然使得人物塑造的獨特性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戲曲形象的創(chuàng)造。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滿足人們?nèi)找鎻娏业膶徝佬枨?,我們也提倡表演程式化的“破”?/p>
當然,我們所說得“破”,并不是要摒棄表演的程式化,而只是進行選擇性的改造與介入。電視作為一種進入千家萬戶的藝術傳播媒介,當我們寄希望于利用它來傳播戲曲藝術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電視手段與劇場的不同、舞臺布景變成實景、演員近距離面對觀眾等,一些硬性的程式化要求就需要被淡化,如夸張的表情需要自然化,厚厚的妝容也需要淡化。1987年的戲曲電視劇《紅樓夢》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例子。
四、結束語
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進入表演行當?shù)娜嗽絹碓蕉啵墒侵档米⒁獾氖潜硌莸馁|(zhì)量卻不斷下降,大多數(shù)人只顧吸引觀眾的眼球,一味地嘩眾取寵,而忽略戲曲表演應該有的程式化。我們不支持頑固守舊,但也不支持藝術審美的完全顛覆,我們需要的是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希望所有的表演工作者都堅持這一點,把中國的戲曲越做越好,在保護傳統(tǒng)的基礎上還能使其走出國門,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關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參考文獻:
[1]石佳輝.略談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虛擬性和程式性[J].劍南文學,2012(06).
[2]金愛珠.戲曲表演中的人物塑造[J].品藝齋,2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