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莫寒
在一般人印象中,地下管道是藏污納垢之地,井蓋上布滿污水和垃圾,還時常丟失形成道路陷阱,給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帶來危害。然而在日本,小小的下水道井蓋卻是體現(xiàn)城市文化的景觀。它始用于解決實際的細節(jié)問題,又因做工精致成為一門藝術(shù),最后不斷普及a發(fā)展成一種特殊文化。
在日本的每個城市,幾乎都能看到五顏六色的下水道井蓋,上面印有動物、風景、歷史故事或是城市特色,極富設計感。據(jù)說日本目前有超過6000種井蓋設計,甚至建立了好幾家井蓋博物館,以及一個半官方的“井蓋協(xié)會”,該協(xié)會由32個公司組成,專門負責保護及研究全日本的井蓋。
根據(jù)“井蓋協(xié)會”的資料,這些井蓋由東京等大城市的工程師在19世紀50年代末設計,初衷是為了防滑,因為在梅雨季節(jié),摩托車、自行車在井蓋上滑倒的事故屢有發(fā)生。工程師通過增加一些凹凸圖案設計改善井蓋表面紋路,不僅防滑而且美觀。這些工程師把這樣的井蓋帶到了其他小城市和地區(qū),所以至今在一些小城鎮(zhèn)里還能看到寫有“東京設計”或者“名古屋設計”的井蓋。
日本井蓋的圖案設計還有一定講究。雖然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一般來說不可采用真人圖像,畢竟無論多么受尊敬的偉人,被踩在腳下恐怕都有些失敬的意思。同理,雖然名勝古跡常被使用在井蓋上,但國寶級的神社或寺廟卻很少出現(xiàn)。
不同形狀的井蓋用途也有區(qū)別。比如消防栓的井蓋大多是方形,上面刻有消防隊員的卡通圖案。不同的花紋還有利于明確各行政主體的管轄范疇。市和區(qū)、町各級別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蓋上分別采用市花、區(qū)花、町花,一旦需要維修,立刻就能識別責任主體。如果是私人用的下水道,則會在井蓋上標有“私”字,以示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