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鈴蘭
(云南省大理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671000)
牛傳染性胸膜肺炎又叫牛肺疫,是由牛胸膜肺炎絲狀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多呈漿液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發(fā)病率為60%~70%,若治療不當,死亡率高。
該支原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弱,干燥和直射陽光下數(shù)小時即死亡。一般消毒藥如2%來蘇兒、0.1%升錄、5%漂白粉、10%石灰水及1%~2%燒堿等都能將其殺死。病牛及潛伏期的帶菌牛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該病潛伏期為2~4周,最短8天,最長可達4個月。急性型臨床表現(xiàn)病狀明顯而典型,體溫高達40-42℃,呈稽留熱,呼吸困難,發(fā)出短干咳嗽,呈腹式呼吸,食欲減少,病牛不愿臥地,有時流出漿液性或膿性鼻液。亞急性病狀與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較長,病狀較輕。慢性型病例的病牛往往消瘦,常發(fā)帶痛性短咳,患牛生產(chǎn)能力下降,消化機能差,食欲時好時壞。
2.1 預防 一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做好圈舍衛(wèi)生消毒,做好夏季通風冬季保暖,定期消毒防止病原菌的滋生蔓延,可采取28%的二氯異氰脲酸鈉粉1:1200比例每周消毒1~2次;二是做好免疫接種,即每年定期接種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連續(xù)接種3~5年;三是定期進行藥物保健,可用清瀉肺熱、化痰止咳藥物保健,即用桑白皮、知母、苦杏仁、前胡、金銀花、連翹、桔梗、甘草、板藍根、黃芩各50g,研末,每300~500g拌料300~500kg飼喂,每月1~2次,可預防本病發(fā)生。
2.2 治療 急性和亞急性型病例的治療可用鏈霉素1~2g,頭孢噻呋鈉4~8g分別肌注,以上兩種藥物均用咽喉清注射液稀釋,每日一次連用3~5天,同時投服桑白皮50g、知母50g、苦杏仁50g、前胡50g、金銀花50g、連翹50g、桔梗50g、甘草50g、橘紅50g、黃芩50g,共研末,每天一劑,連用3-5日。慢性型病例在以上處方的基礎上用白芨50~100g研末,加蜂蜜20~50g,投喂3~5日,可收到明顯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