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平, 蒲大章
(1.四川省平昌縣云臺畜牧獸醫(yī)站;2.四川省平昌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邱中隊,四川平昌, 636400)
豬痘的病原體豬痘病毒(Swine pox virus SWPV)和豆苗病毒。兩種病毒的病原性不同,感染豬痘病毒的恢復豬,對豬病毒仍有感染性,反之亦然。病豬和病愈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含有豬痘病毒的干痂保存于甘油中,不論在室溫或論藏都可以長時期存活,足夠的陽光或紫外線都能殺死病毒。在500C時5min即可殺死。
豬痘病毒只感染豬,其他動物不發(fā)病。常集體發(fā)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經損傷的皮膚粘膜感染,也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還可經過豬虱間接傳染。對幼齡豬有易感性,常發(fā)于4-6周齡的哺乳仔豬,年齡較大或成年豬有強大的抗病力,發(fā)病較少。
潛伏期月4-7d。病豬體溫上升達41.50C-420C,不吃食,行動呆滯,出現卡他性炎癥,特別是鼻炎和眼結膜炎。被毛稀少的部分,如鼻鏡、眼皮、股內則、下腹等處,發(fā)現多數的紅斑,不久在紅斑中間發(fā)生丘疹,有時蔓延至頸部和背部。2-3d后,丘疹轉為水泡,里邊滿清亮的滲出物,繼之變?yōu)槟撘?。病灶表面很象臍?不久變?yōu)楹谧厣杵?。嚴重的病例可發(fā)生融合型或血清型痘,在口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均有病灶。常繼發(fā)肺炎、胃腸炎、敗血癥等,平均病程為20-60d。
牛痘病毒適應于多種動物,發(fā)生豬痘的病豬,多數的暴發(fā)是由于牛痘病毒,病的潛伏期、病狀、病程和損害與豬痘病毒所引起的幾乎完全相同。如因牛痘病毒為病原的病豬,病愈后還能終身免疫,但對豬痘病毒為病原的病豬,則仍有易感性。
病灶隨著早期的充血和淋巴膨脹以及上皮增生而形成丘疹。增生深部內層。壞死上皮層發(fā)展為光滑的灰棕色痂塊。許多病例呈裂縫,滲出漿液性液體。水泡和膿皰的形成常不如牛痘病毒所引起的損害那樣明顯。壞死組織變干、痂塊的形成和上皮的再生都是相當迅速的。有繼發(fā)性傳染部分常常呈現廣泛的白細胞浸潤。
人工感染的病例,局部充血明顯。細胞膨脹和空泡形成較多。水泡和膿皰形成階段明顯。被損害處的中央開始變干,后形成臍狀。
當痘瘡在豬體發(fā)現而與其他疾病無關時,診斷并不困難。在流行病學上,他的特征是,感染性高,哺乳仔豬和斷奶的小豬都容易發(fā)病。局部病變常有規(guī)律的過程,可按病變形狀有無臍狀凹陷,還可從組織學檢查其有無病毒包涵體而確定。
至于它的病原體是牛痘病毒還是豬痘病毒,則有賴于交叉免疫試驗來進行區(qū)別。
6.1西醫(yī)治療
病豬一般良性經過。若果有化膿或壞死等現象可采取系列方法。個體采用1%龍膽紫溶液,患部涂抹;5%碘酊或碘甘油 ,患部涂抹;對其他并發(fā)癥采取對癥治療,以解熱退燒、抗菌消炎為主。
6.2中藥治療
大型養(yǎng)豬場可選用荊防敗毒散防治方來源明.《攝生眾妙六》作用: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燥濕止痢。荊芥100g羌活80g獨活70g祡胡100g枳殼70g桔梗60g川芎60g。煎汁兌水飲。
7.1發(fā)病后立即隔離病豬,污染的圈舍應認真清掃,糞便堆積發(fā)酵,同時用3%石炭酸溶液或3%的來蘇爾溶液,也可用2%的火堿溶液將圈舍、污染的地面、用具徹底消毒。
7.2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衛(wèi)生,做好豬舍的消毒與驅蚊滅虱子工作。
7.3搞好檢疫工作,對新引入的豬搞好檢疫,隔離觀察15d后,觀察無病方可合群飼養(yǎng)。
7.4防止皮膚損傷,對圍欄的尖銳物及時清除,避免刺傷和劃傷,同時應防止豬咬傷。
發(fā)現豬痘后,立即隔離病豬,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及時就診,對癥治療,綜合防制。
[1]張文波,蔣新華,冷闖等,豬痘病毒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M].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04):78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