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娜
(吉林省公主嶺市雙城堡鎮(zhèn)中心小學)
向往快樂、追求快樂是孩子們的天性。如果我們的教學順應了孩子的天性,讓快樂走進課堂,孩子們能快樂地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享受語文,孩子們怎能不愛上語文課呢?打造快樂的語文課堂是我多年的追求,下面介紹一下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睂W生往往喜歡哪個老師,就喜歡他教的那門課。要想讓學生喜歡語文,首先得讓學生喜歡上教語文的你,然后他們才能“愛屋及烏”地喜歡上語文。上課的時候,我常常微笑著走進課堂,向孩子們揮揮手,喊一聲“哈嘍”,這時孩子們也會熱情地揮著小手回敬一聲“哈嘍”,像久別的朋友相見,這樣一節(jié)課就在快樂的氣氛中開始了。課堂提問的時候,我總是走到學生的中間,有時摸摸這個的頭,拍拍那個的肩。給你一個親切的眼神,給他一個善意的微笑,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成為孩子們的朋友。
我每節(jié)課都力爭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首先,自己要帶著熱情飽滿的情緒進課堂,用教師的情緒去感染學生的情緒。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滿腔熱忱來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tài)度端莊、語言親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肢體動作來輔助說話,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讓學生感到聽自己的課是一種精神享受。于是在課堂上我時而像一個資深的導演,策劃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而像一個出色的演員,聲情并茂地講一個小故事,和孩子們一起,演繹著課文中每一個動人情節(jié),同作者對話,和他人交流,時而又像一位虛心的孩子,提出一個個別出心裁的問題,一石擊起千層浪;時而又成了圣誕老人,送給孩子們一個小小的禮物,給他們帶來驚喜……老師激情四射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讓學生保持聽課的興奮狀態(tài),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一個具有藝術性的導語,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搭石鋪路的橋梁作用。精心設計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可使學生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水到渠成。比如,在講《藏羚羊跪拜》一課時,我先講了《羚羊飛渡》的故事,藏羚羊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搭起一條生存的道路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然后我深情的說:我們再學一篇關于藏羚羊的故事——《藏羚羊跪拜》,看看這個故事又帶給我們怎樣的震撼和感動。簡單的幾句話就喚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急于想通過閱讀,尋求答案,達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教學中應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要充分信任、尊重學生,在教學時,要體現自主性,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領悟,讓他們自己去思考、欣賞、感悟。同時,還要讓學生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倍嘧x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感悟重點詞句,領會文章遣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所以課上我們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讓學生在讀中化解疑難,提高語言素養(yǎng)。這樣做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又讓課堂充滿活力。我常常給學生這樣的空間:讀自己想讀的部分、品自己想品的詞、析自己想析的句、仿寫自己相仿寫的段。比如《軍需處長》一課,我在讓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讀感受最深的部分,做出旁注,然后可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可以用朗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談人物刻畫上的特點、可以仿寫句段……學生的發(fā)言有聲有色,各有所長,各有所得,各有所樂。
在契合的時機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實現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以好帶差。同時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也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習慣,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共享成長的快樂。可以采用“答記者問”法,開放講臺,讓一名學生當“小記者”提出不懂的問題,其他同學當成被訪問的人,回答小記者的問題,或用“小老師”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積極發(fā)言。在樂中主動求學,體會到學會、會學之樂,成功、創(chuàng)造之樂。
愛聽表揚是人的天性,贊賞是老師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建立自信心。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如后進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們應耐心鼓勵:“別緊張,再試一試”“相信你下次做得更好”,多說幾句“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多給學生一點鼓勵,讓他們感覺到“我能行”,從而消除了他們心中“語文難”的想法,使他們輕松地學習語文。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贊賞一句“你提的問題老師都沒有想到,真有思想,繼續(xù)努力!”對朗讀好的學生時常贊賞一聲:簡直就是個小播音員!這樣就能使不同學生都能體驗自身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樂起來,以提高學習效率。不同的課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如識字教學的方法就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在區(qū)別形近字時我引導學生編歌訣記憶。學生整理出:滿“巳”、半“已”、張口“己”,橫“戌”、點“戍”、空心“戊”。為了防止迎字多一撇,有的學生把字編一個小故事記憶:一個“硬耳刀兒”來到“走之兒”家串門,“走之兒”敞開大門歡迎他,“走之兒”家的大門可真奇怪,是一個“撇”連著“豎提”型的,如果把大門的右邊加上一“撇”,那不就是把大門擋上了嗎,還怎么歡“迎”人家?像這樣有趣的方法給學生掌握了知識,發(fā)展了想象,展示了自我,愉悅了心情。讓學生有快樂的回味,深受學生的歡迎,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教師要營造快樂的課堂,就是要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聯系教學實際,結合自己的教學智慧找到教學目標和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的切合點,來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讓他們既輕松快樂又能學到知識。打造快樂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語文、享受語文、愛上語文課是我們永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