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全明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勝利鎮(zhèn)初級中學)
所謂網絡語言就是網民在進行交流的時候使用的語言,也是網民自己創(chuàng)造的,嚴格的來講,它是用于網絡交流的一種符號的總稱。網絡語言與現實語言不同的是,使用網絡語言的人往往比現實中要輕松、自由,而且更加形象生動。在語文教學中對網絡詞語的運用是不可忽視的,它不僅對語文教學中的各方面都有影響,而且對人們在社會中的語言交際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將重點從網絡語言的特點來進一步分析網絡語言。
年輕人擁有活躍的思維和對任何事物有極度的新鮮感,對于網絡語言這種變化更新較快的詞匯能夠很快的接受并運用。這些獨特新穎的新詞匯的出現賦予了網民的心聲,表達了他們獨有的價值判斷。如“吐槽”“屌絲”等。
語言源于生活,可以表達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網絡語言具有這些性質。隨著網絡的高速發(fā)展,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加快速,網絡新詞匯的興起更加符合了人們生活的新、變這一特征,展現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蒜你狠”“姜一軍”等都表示了物價的上漲,“神馬都是浮云”表達了心態(tài)的從容,“哇塞”表示人們的驚嘆,“么么噠”表示了親熱,還有“油菜花”形容一個人長得美等等,這些形形色色層出不窮的新詞匯都表達了人們的活躍思想。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很多人在生活中也運用到了網絡語言,這也說明了現在的網絡語言跳出了網絡的范圍,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中。除此之外,很多報紙、雜志、電視電影等媒體也引用了網絡語言,這些想象的出現都說明了網絡語言在朝著不同的生活方面滲透。例如,我們身邊的問候語“親”,有形容人的怪癖的“奇葩”,有形容人有錢的“土豪”和“有錢就是這么任性”以及工作中的“中國好員工”等等都表現了網絡語言的生活化。
網絡語言之所以成為網絡語言,是因為它多為輕松自在的無厘頭的組合語言,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語言還是有出入的,而且有些圖文在生活中根本就表現不出來,所以,它的詼諧幽默是不可比擬的,如“我”不叫我,叫“偶”,“隱身”是“潛水”,“看不懂”是“暈”等等,甚至有些表情、符號等都有一些他別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它沒有語法的束縛,只是在一個詞跟上加上一個修飾的詞,就形成了一個新的詞匯,比如,“犀利哥”“咆哮姐”“裸婚族”“日光族”等都表明了網絡語言的自由輕松和隨意。
初中的語文教學主要分為閱讀、寫作、口語交際這三方面,下面我們就這三方面來進一步的研究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首先,閱讀教學的主要途徑就是教材中的課文分析,教材上的課文只是典型范例的示例性代表,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在教學中經常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最主要的是,許多老師是照本宣科,沒有將課文進行深入分析和對比,這樣下來,即使課文學完學生也沒有感悟和啟發(fā)。其次,根據調查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90%的教師還在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陳舊的課堂模式使得學生變得木訥,不會自己思考,所以就有“老師沒教,我不會”的現象。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很多老師是為了完成教學的任務行課堂的講解的,對于學生的興趣、狀態(tài)和需求經常視而不見,這樣就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有老師為了自己的答案而自己設下問題的套子,答案按照自己擬定的為標準,總之,這樣下來就使得學生缺乏互動學習,發(fā)現學習,更不要說探究學習了。
寫作技能主要體現在日常積累和技能的掌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的技巧主要體現在老師傳授和寫作練習上。就目前情況來看,現在許多的語文教師在寫作上只重視練習的次數,而不是練習的內容和想法。寫作重在創(chuàng)新,只有大膽的鼓勵學生在寫作上自由的發(fā)揮才能達到寫作練習的真正目的。除此之外,很多學生的寫作文章大多都是編造出來的,缺乏實際性,大多數都脫離了現實生活,這也就從側面反映了教師的教學問題。
口語交際最重要的是語言的表達能力,它與課外練筆和語文的實踐活動息息相關,它滲透在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一個生詞、一個造句、一段語句、一篇文章都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說,口語交際的作用等同于書面表達的作用。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幾乎都看不到口語交際的訓練。在我們的教學大綱上有這樣的規(guī)定;“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 次,字數不少于0.7 萬,其他練筆不少于1 萬字?!边@也就說明了語文練習的重要性。但是這些教課任務在許多的老師面前就成為了機械的任務。
正確的將網絡語言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不僅豐富了語文的知識,增加了語文課堂的樂趣,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怎樣將網絡語言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還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由于網絡語言的豐富多樣性,很多網絡用語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準確的說,它是多元文化的合體,比如,“HOLD 住”反映了東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森女”帶有日語色彩。所以教師在講解運用這些詞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詞義,不能吹捧。
一般來說,學生的寫作是在原有的詞匯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然而正是這種原有的支持使得從學生的寫作老套,沒有創(chuàng)新,千篇一律。網絡新詞語的運用恰好的彌補了傳統老套的寫作問題。網絡新詞匯本身所具有的豐富性、靈活性給寫作帶來了生機,給寫作注入了活力。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互聯網在學校似乎成為了一種必不可缺的寶貴資源,不管是什么課程,總能夠是互聯網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偟膩碚f,網絡語言也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是時代的標志,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同時,網絡語言的出現也表達了人們的更加自由活躍的思想。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的網絡語言需要的是健康的發(fā)展,這也就決定了大家要一起營造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其中語文老師就要起到誘導的作用,引導學生正確的運用網絡語言,使得語文教學更加的豐富多彩。
[1]積極應對網絡語言中對語文教學的沖擊[J].教科文匯,2008,(10).
[2]佟思穎,網絡語言及其語文教學中引發(fā)的問題[J].教科新報,2009,(7).
[3]刁曉彤,網絡語言利與弊的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9,(7).
[4]陳志偉,張璽禎,網絡語言與語文教學[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