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山東省泰安市第一中學)
課堂應該是動態(tài)的課堂,在動態(tài)的課堂中就要有人與人之間,人與文本之間的互動,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也稱之為錯位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將教師與學生產生交流,甚至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互換,把教育活動看成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知識的互相傳遞。在高中音樂的鑒賞課中,我們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音樂的欣賞時一定要有一個好心情,好心情也需要環(huán)境的影響,有了好的欣賞環(huán)境才能安心的鑒賞音樂。在這種環(huán)境下,既有聽的環(huán)境,也有良好的視覺環(huán)境,音樂課堂的欣賞應該是視覺與聽覺二者的結合,音樂鑒賞課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比,更靈活。當然有了良好的環(huán)境,還需要音質好的音響,這是音樂欣賞課最基本的條件,良好的音質能給學生以美的感受。所以,這些較高要求的硬件一定要達到,在這樣的優(yōu)雅環(huán)境下,才能讓學生處于一個優(yōu)雅狀態(tài)下學習音樂。當然,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的,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互動環(huán)境,有了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學生的心里很舒服,更有心情去聽音樂。
音樂欣賞課不光是老師放一放音樂,由學生來聽,學生的聽需要老師的點撥,點撥需要時機,所以,在聽到某個部分,老師給點撥時也需要聆聽,把聽到的音樂感受傳授給學生,給學生以引導。音樂藝術是一種聽覺的活動,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僅教會學生音樂知識,學會唱歌,學會理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聽,學生不會唱歌,那是因為沒有聽好,學生不會表演,也是因為沒有聽好,所以我們把聽的教學應當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去。在音樂鑒賞中,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肢體動作把美與學生一起分享。同時,鑒賞音樂時,老師的教學方式很重要,不要拘泥于單一的形式,應該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處于一種藝術的氛圍中去獲取音樂帶給他們的愉悅。欣賞時,老師邊聆聽,邊用簡捷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音樂鑒賞中,老師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傾聽者,與學生站在同樣的高度,與他們一起體驗音樂中包含的思想情感。
音樂是人類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在有的時候它可以代替語言,在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可以運用音樂來加強學生的群體意識,讓他們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一起參與進來,在參與合唱、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動,讓他們成為一個整體,從而淡化自我,形成集體主義精神,形成個體服從群體的集體主義觀念。比如,音樂鑒賞《非洲的歌舞音樂》一曲時,我還讓學生進行合奏,合奏這種音樂活動就是需要共同合作與參與,大家一起努力,協(xié)調一致,還鼓勵他們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做出能表達自己情感的簡單的舞蹈動作。在這種情境的影響下,課堂氣氛非?;钴S,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創(chuàng)造寬松而民主的教學情境既能學到音樂知識,還培養(yǎng)學生了交際習慣,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質。
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個性心理特征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好,興趣高,就會提高學習效率,并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高一學生都具有較強認知能力,在觀察問題時都處于理性,而且善于把各種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強的關聯(lián)性。但是,有時也很幼稚。音樂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這種似成熟而非成熟的心理特征,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習。在開始的音樂鑒賞課時,由于沒有掌握高中生的心態(tài),依然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先是介紹作者,把創(chuàng)新的背景、體裁等都介紹給學生,還特別對曲目的“要害之處”進行重點講解,但是,學生對老師的話似乎不感興趣,有的在做自己的事情,也有的在交頭接耳說閑話,可以看得出,他們對老師的講解毫無興趣可言。后來才知道,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高中生都喜歡流行音樂,更有的學生還在追星,但老師拿出的民族的、古典的音樂對他們來說毫無學習的動力。由此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是樣的,他們喜歡什么樣的音樂,想聽什么樣的歌曲,想怎么學,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行教學,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小組學習是把本班的學生按一定的標準分成幾個小組,老師也以參與學習者加入到各個小組中,老師主要在小組中起到引導作用,可以引發(fā)問題情境,鼓勵學生交流。小組學習時,老師觀察各小組的動向,對于善于運用交流方式的小組進行及時表揚,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參與面,這樣,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也多了,師生新型關系便建立起來。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歐洲民間音樂——風笛、排簫、歌聲》的鑒賞時,我很成功的運用了小組學習模式,先讓學生查找這曲目的資料,在教學時,先給學生演示圖片,向學生介紹歐洲的民間音樂,我只是在他們中間作適當?shù)恼f明,讓他們根據(jù)大家收集的資料進行相互學習,學生的資料可以放在一起共享,此時,老師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在分享其他同學的資料,有時也聽他們有趣的發(fā)言,最后,我只做一個總結就可以了,可以說,小組合作學習把權力放給了學生,輕松了老師,教學質量也大大提高。
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高中音樂教學也離不開課堂因素之間的互動,如果一堂課中沒有互動這一模式,那么,課堂就不是成功的,這樣的課堂將是沒有生氣的,沒有互動交流,也沒有可以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積極性的手段了。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這樣,音樂課堂才會成為學生真正的樂園。
[1]黃瑋.論音樂鑒賞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2]周萍.談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提問設計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2).
[3]楊穎.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J].學周刊,2011,(17).
[4]蒙志新.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做法和看法[J].音樂時空,2011,(07).
[5]史立新.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