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綿羊剛果嗜皮菌病研究進展

      2015-08-15 00:45:32陶金林剡根強
      畜牧獸醫(yī)雜志 2015年2期
      關鍵詞:剛果綿羊孢子

      陶金林,剡根強

      (1.新疆兵團九師畜牧獸醫(yī)工作站,新疆 額敏834601;2.石河子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

      綿羊剛果嗜皮菌病是由剛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各種動物及人的一種皮膚傳染病,曾稱綿羊真菌性皮炎、疙瘩羊毛病、羊毒樣腐蹄病、皮膚雨傷病,以頭部、腹部和四肢皮膚形成緊密粘著的毛結(jié)和紅棕色痂塊性皮疹為特征。

      1 病原學

      嗜皮菌屬于嗜皮菌科(Dermatophilaceae)嗜皮菌屬(Dermatophilus)的成員,菌體結(jié)構(gòu)因培養(yǎng)基類型及培養(yǎng)時間不同而不同,有菌絲期和孢子期兩個生長期,孢子具游動性有較強感染能力。菌體革蘭氏染色陽性,抗酸染色陰性,無莢膜,呈長短不一的彎曲桿狀、蝌蚪狀等多種形態(tài),有鞭毛,在新鮮培養(yǎng)基孢子運動性較強。間性厭氧,對溫度、氧環(huán)境、氯化鈉、酸堿度等理化因素有一定抵抗力,孢子抗干燥,在干燥病痂皮中可存活42個月。Martincz認為嗜皮菌在不同水質(zhì)中比熱帶土壤中存活能力強。1%新潔爾滅10min可殺滅菌絲期的嗜皮菌;0.5%雙鏈季銨鹽、2%%來蘇爾、2%苯酚、10%甲醛5 min即可殺滅本菌;0.25%硫酸銅可在20min殺滅菌絲期的嗜皮菌;0.5%硫酸銅10 min殺滅菌絲期的嗜皮菌;菌絲期的嗜皮菌對0.2%硫酸鋅、0.5%硫酸鋅、2%明礬具有耐受性。0.5%雙鏈季銨鹽、2%來蘇爾、2%苯酚、10%甲醛5min即可殺滅孢子期嗜皮菌;孢子期嗜皮菌對1%新潔爾滅、2%來蘇爾、0.2%硫酸鋅、0.5%硫酸鋅、0.25%~0.5%硫酸銅和2%~5%明礬具有耐受性;75%乙醇10 min殺滅嗜皮菌;60 ℃10 min殺嗜皮菌、80 ℃5 min、煮沸1min能殺死本菌。該菌對鹽酸土霉素、硫酸鏈霉素、青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復方磺胺、四環(huán)素、甲氧芐胺嘧啶、三甲氧卞二氨嘧啶、林肯霉素、枯草桿菌素、紅霉素敏感;對慶大霉素、鏈霉素、青霉素中度敏感;對多粘菌素、恩諾沙星、新霉素、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慶大霉素、頭孢菌素不敏感。

      2 流行病學

      2.1 流行情況

      綿羊嗜皮菌病1915年首次在剛果發(fā)病牛身上分離到,嗜皮菌病在非洲十分普遍,目前已在許多國家發(fā)生且有逐步蔓延的趨勢。我國在1969年首次在牦牛身上分離到嗜皮菌;1984年蘭州獸醫(yī)研究所對19個省的牛調(diào)查表明,嗜皮菌病在我國一些省區(qū)的牛群中有不同程度流行;2002年6 月,綿羊嗜皮菌病在新疆塔額墾區(qū)的山區(qū)牧場發(fā)生并首次報道;2007年,剡根強等通過對其形態(tài)、培養(yǎng)特性、生長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因序列測定與同源性分析等研究,證明分離株為剛果嗜皮菌。人工感染羔羊表現(xiàn)出與自然發(fā)病羊相同的癥狀并死亡,從人工感染死亡綿羊皮膚中再次獲得同種細菌,在國內(nèi)首先確診了本病。之后在新疆、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陸續(xù)有綿羊嗜皮菌病報道。由于對本病診斷和治療缺乏基本的認識與經(jīng)驗,綿羊嗜皮菌病的流行也呈現(xiàn)“疫情頻次增多、疫點增多、治愈率低、致死率高、經(jīng)濟損失逐年加大”的特點。

      2.2 易感動物

      本病可引起多種動物包括人的感染,綿羊和泌乳期圈養(yǎng)的奶牛尤其易感。丁國嬋等就曾在疑似嗜皮菌感染的野生盤羊皮膚病料中分離到剛果嗜皮菌,山羊、駱駝、鹿和馬屬動物也可以感染,各年齡段均可感染,幼畜致死率較高,品種與發(fā)病率有密切關系。

      2.3 易感季節(jié)

      陶金林等認為,綿羊嗜皮菌疫情多發(fā)生在炎熱的6~7月份,密閉圈養(yǎng)的綿羊、牛也可發(fā)生于寒冷的11~12 月份。該病與蚊蠅、體外寄生的蜱類活動、雨季、海拔高度以及圈舍悶熱潮濕等因素正相關。

      2.4 傳播途徑

      攜帶嗜皮菌的動物是本病傳染源,蚊蠅蜱類的叮咬、雨水的沖刷以及開展防治工作時注射針頭不更換不消毒均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本病的傳播主要通過與病畜直接或間接接觸。

      3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3.1 臨床癥狀

      臨床表現(xiàn)起初開始于被毛較少的部位如頭部、腹底部及四肢皮膚。開始小面積充血,之后滲出和皮膚變硬,被毛形成緊密粘著的毛結(jié),繼而角質(zhì)化形成紅綜色痂塊,其后結(jié)痂。久之則痂皮脫落,凹型底部潮濕出血,干燥后皮膚形成瘢痕,色淺。本病預后與氣候、品種、年齡等有關。潛伏期羔羊則為生后15d左右,成年羊1~1.5個月。

      3.2 病理解剖變化

      病羊消化系統(tǒng)病理變化尤其引人注目,表現(xiàn)為整個肺臟充血淤血,炎性變化十分明顯。黃豆大小灰白色膿性壞死的病灶彌漫并凸起于肺臟表面,氣管及支氣管充滿含血的泡沫樣炎性滲出物,氣管壁充血淤血,其他臟器剖檢變化不大。

      4 發(fā)病機理

      蚊蠅蜱類叮咬、帶刺植物以及針具注射等損壞了牲畜體表皮膚,高溫、雨水沖刷等因素增強了嗜皮菌菌絲、孢子機械性傳播能力,孢子進入損傷的外皮并寄生在毛囊內(nèi),由于牲畜皮膚正常呼吸時產(chǎn)生的CO2在增強孢子趨化性同時,還有助于孢子發(fā)育生長出菌絲,更嚴重的侵害被毛毛囊,致使牲畜體內(nèi)白細胞大量積聚于損傷處,進而化膿結(jié)痂。

      5 診斷

      起初開始于被毛較少的部位如頭部、腹底部及四肢皮膚開始小面積充血,之后滲出和硬皮,被毛形成緊密粘著的毛結(jié),繼而角質(zhì)化形成紅綜色痂塊,其后結(jié)痂并從深部與表皮分離。久之則痂皮脫落凹樣底部潮濕出血,干燥后皮膚形成瘢痕,色淺,依據(jù)這些特征性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實驗室診斷。

      5.1 病原檢查

      5.1.1 直接鏡檢 取病畜體表皮膚疹塊直接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圓形顆粒狀菌體及部分分枝的菌絲,偶見孢子形態(tài),革蘭氏陽性,進一步莢膜染色鏡檢該菌無莢膜,電鏡下可見鞭毛。

      5.1.2 分離培養(yǎng) 取采集的典型皮膚疹塊,病料勻漿處理參考Haalstra使用的方法,結(jié)合誘餌法(略有改良)將病料接種于綿羊血瓊脂平板,10%CO2,37 ℃培養(yǎng)1周,將可疑菌落鏡檢,轉(zhuǎn)接至新鮮血液瓊脂平板進行純培養(yǎng),斜面保存。

      5.1.3 生化特性 剛果嗜皮菌除在是否可利用麥芽糖、蔗糖發(fā)酵特性國內(nèi)外學者有不同報道外,其他生化特性報道一致。即:葡萄糖、果糖、肌醇、木糖陽性;水楊苷、甘露醇、甘露糖、山梨醇、棉子糖、乳糖、半乳糖陰性;三糖鐵試驗、淀粉水解試驗、明膠液化試驗、紫乳試驗、酪蛋白水解試驗、枸櫞酸鹽還原試驗、觸酶試驗、脲酶試驗陽性;MR 試驗、VP 試驗、H2S試驗、吲哚試驗、硝酸鉀還原試驗陰性。

      5.2 血清學診斷

      實驗室中應用ELISA、免疫擴散反應、凝集試驗對本病診斷有一定特異性,但需要特殊實驗室設備和專業(yè)人員,王靜梅等建立的間接免疫酶標組織化學法可用于檢測綿羊剛果嗜皮菌,且具有特異性強,操作簡便等特點;韓文星等建立的PCR 診斷方法,具有特異性好,敏感性高,可用于嗜皮菌病的快速診斷。

      6 防治

      6.1 預防

      目前沒有有效菌苗,陶金林等認為采取0.25%雙鏈季銨鹽和0.5%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洗浴羊只為主,結(jié)合購入畜隔離檢疫等綜合防控措施,可很好的預防綿羊剛果嗜皮菌病。

      6.2 治療

      對病畜的治療臨床上多采用抗生素、皮質(zhì)類固醇類藥物。陶金林等認為積極實施局部處理結(jié)合全身治療,抗過敏、抗菌消炎、制止?jié)B出、提高抵抗力等措施,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治療可使治愈率達到95.03%。

      [1] 剡根強,張秀萍,王靜梅,等.綿羊剛果嗜皮菌的分離鑒定及某些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7,29(6):332-335.

      [2] 張秀萍,剡根強.剛果嗜皮菌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5,287(12):78-79.

      [3] Martincz D,Prior P.Survival of 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 in tropical clay soils submitted to different water potentials[J].Vet microbiol,1991,29(2):135-145.

      [4] 曹銀莉,李新民,張紅霞.幾種消毒防腐劑對嗜皮菌體外殺滅效果的試驗[J].新疆畜牧業(yè),2007(2):19-20.

      [5] 陶金林,陳明輝,張海濤,等.綿羊剛果嗜皮菌病的診治[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4,40(6):50.

      [6] 丁國嬋,何傳雨,王靜梅,等.盤羊剛果嗜皮菌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1,38(4):191-193.

      [7] 陶金林,張強強.塔額墾區(qū)綿羊剛果嗜皮菌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動物檢疫,2013,30(11):45-47.

      [8] Morris A Gordon.The genus dermatophilus [J].Journal of Acteriology,1954,2(88):509-522.

      [9] Ellis TM,Masters AM,Sutherland SS,et al.Variation in cultural,morphological,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nfectivity of australian isolates of 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J].Vet Microbiol,1993,38(1-2):81-102.

      [10] 王靜梅,韓文星,齊亞銀,等.綿羊嗜皮菌間接免疫酶標組織化學檢測方法的建立[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3):307-309.

      [11] 韓文星,陳玉,王靜梅,等.綿羊剛果嗜皮菌PCR 診斷方法的建立[J].中國獸醫(yī)學報,2009,29(1):49-51.

      [12] 陶金林,張海濤,劉文進.多起綿羊剛果嗜皮菌病的防治體會[J].畜牧與獸醫(yī),2013,45(11):120-121.

      猜你喜歡
      剛果綿羊孢子
      剛果(金)馬諾諾(Manono)東部某偉晶巖型鈮鉭礦地質(zhì)特征
      四方聯(lián)動將剛果(布)打造成木薯全產(chǎn)業(yè)鏈提升的案例國
      數(shù)綿羊
      數(shù)綿羊
      奔跑的綿羊
      幼兒畫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10
      神秘的剛果恐龍
      飲食保健(2017年17期)2017-09-26 09:02:10
      鯽魚黏孢子蟲病的診斷與防治
      巧計得綿羊
      制作孢子印
      無所不在的小孢子
      浮山县| 科技| 江安县| 灌阳县| 台江县| 新邵县| 社会| 夏津县| 浮梁县| 观塘区| 察哈| 若尔盖县| 突泉县| 富平县| 涿鹿县| 凉山| 竹北市| 太湖县| 襄樊市| 葫芦岛市| 赤峰市| 那曲县| 安国市| 大同市| 永仁县| 东平县| 嫩江县| 定结县| 兴和县| 贞丰县| 龙海市| 翁源县| 上犹县| 囊谦县| 华安县| 万安县| 贵港市| 呼图壁县| 新营市| 石嘴山市|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