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方案出來,網(wǎng)友第一反應是看不懂。這就對了。如果太讓人看得懂,比如像這樣的標題“三大運營商公布提速降費方案,資費最高降35%以上”,樸素的人們便會這樣理解:以前交100元,以后只交75元就夠了,網(wǎng)速還比從前快。
說三大運營商這回是純忽悠、一毛沒拔,顯然過于武斷。以中移動推出的夜間流量計費為例,有多少人用是一回事,但理論上總歸是做了讓的姿態(tài)。所以,用數(shù)理來推算三大運營商提了多少速、降了多少費,運營商和消費者,對出來的賬本可能南轅北轍。這也是近八成網(wǎng)友直呼三大運營商“沒誠意”的原因所在。
消費者追問三大運營商的誠意,其實是把他們當商家來看的。這樣的期望值顯然太高。別看三大運營商表面上價格戰(zhàn)打得白熱化,但資源壟斷的本質并沒有變化。都是皇帝的女兒,都輕松賺得盆滿缽滿,都面臨著國資委KPI考核的業(yè)績指數(shù),卻都拿著必須符合市場規(guī)律、必須向億萬股東交代得過去的上市公司說事,這種權力資源與市場資源的怪胎,指望它能夠真正走微利經(jīng)營思路,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將是一件與虎謀皮的難事。
講政治的讓利,與講市場的讓利,前者講的是服從意識,后者講的是服務意識,兩者在自覺程度上是有著本質區(qū)別的。后者是市場競爭的倒逼,是企業(yè)生死存亡的要脈。如果三大運營商的壟斷地位不變,資源與牌照獨此三家的結構不變,基礎網(wǎng)絡設施重復建設的格局不變,那么,服從權力的讓利,也僅僅是姿態(tài)而已。這也是人們感覺三大運營商此番方案“口惠而實不至”的原因所在。
其實,李克強總理對于三大運營商的提速降費催促,更多的還是從市場與民意的視角提出要求的。無論與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網(wǎng)速比,還是與許多高收入發(fā)達國家的資費標準比,中國的提速降費還有著很大的空間。三大運營商既要講政治,又要講市場;既要講服從,更要講服務。否則,就難以真誠地向消費者低下高傲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