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珍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中心小學)
“一導二自三合作”在教學中的探索
林月珍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中心小學)
“一導二自三合作”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主要是利用預習導航,加強自主思考、提出問題,然后合作探究、拓展知識訓練。
自主;探究;合作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是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活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學完全受制于教。人們發(fā)現(xiàn),教師對學生教得越多,從而給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地思考和行動提供的機會越少,那么教學過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相反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這樣的教學過程在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得到智力發(fā)展方面都是富有成效的。2011年版《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睌?shù)學教學活動,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shù)臄?shù)學學習方法。因此我們要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式。下面談談我對“一導二自三合作”在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
預習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內外聯(lián)系的一座橋梁?!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知道下一節(jié)課即將學習的主要內容,知道下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通過預習的檢測,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系統(tǒng)地、長期地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將會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明確目標,讓學生知道預習什么
在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提出預習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具體的,并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例如,“起跑線”一課,我提出的預習問題,調查了解,在運動會上,在彎道上的短跑比賽和在直道上的短跑比賽起跑線有何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2.利用“一導二自三合作”自主學習模式預習導航,加強預習指導
小學生的自學能力還不是很強,很多時候需要教師的引導、指點。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常用預習提綱的形式,加強對學生預習的指導,使學生的預習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學生在預習時摸不著頭緒、抓不住重點的現(xiàn)象?!耙粚Ф匀献鳌弊灾鲗W習模式預習導航的內容一般分為下列幾項:(1)教材簡析;(2)自學內容與策略;(3)練習與測試;(4)我的問題。
3.布置預習練習,檢測預習效果
結合預習導航,通過看書、復習、調查,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是否確切,在預習過程中還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預習時有沒有引起進一步的思考,預習時會碰到什么樣的困難,這都需要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呈現(xiàn),這樣就有利于教師準確掌握學生的預習狀況,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演練。預習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預習練習以基礎題目為主,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通過預習對新知和舊知的掌握情況,它的來源可以是書本上的習題,配套練習冊上的基本題或者自己編制的題目。
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不同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學條件下,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出問題都是最佳的教學組織形式。因此,教師要有效組織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以提高其自主教學的能力與技巧。
1.自主思考,提出問題
學生通過預習必然會或多或少地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和掌握,也會有思考和疑惑,他們希望把自己的所得展示出來,把自己的思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疑惑得以解答。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提出問題: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問題?
2.合作梳理,確定目標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問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你們認為這一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學生回答:(1)怎樣推導圓的面積公式;(2)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等。通過合作梳理,確定目標,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初步認識到這節(jié)課的重點所在。
3.合作探究,總結交流
把握適合學生合作探究的契機,選擇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要合理選擇契機,給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內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需發(fā)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例如,在教學“起跑線”時,我設計的問題是“起跑線的位置不同和什么有關呢?”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真正意義上參與合作學習,是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保證和有效途徑。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讓學生雜亂無章鬧哄哄地“合作”,或只停留于表面形式的說說,那都是無意義的。合作討論,能使光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的、片面或膚淺的理解深化,并有效解決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把新課學會轉化為會學。天長日久,這種“自學”就會成為“自覺”,使他們的內在潛能得到發(fā)揮,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接著,教師要經常性地組織小組交流討論。合作討論的形式有很多種,但是在實驗中教師采用較多的是小組合作討論、同桌討論和師生合作討論。
4.合作訓練,拓展延伸
拓展性習題,思考容量大,使學生必須“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樣,學有余力的學生就會在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覺得別人還沒想出來,我就想出來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時開展合作訓練,“好、中、差”學生中能起到“互補”作用,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雞兔同籠”問題,通過合作訓練學生用列表、假設、方程等不同解法,從中尋求自己喜歡的解題方法。因為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的習題,潛能生也要積極參與思考、探究,從其他學生的解題中受到啟發(fā),發(fā)展智力。這種解題方法多樣的開放性練習,具有發(fā)散性、探究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內部的智力活動,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最佳的解題策略。通過練習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思維越來越靈活,應變能力越來越強,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勢所禁錮、所束縛。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一門課程不但要反映知識本身的性質,還要反映求知者本身的素質和知識獲得過程的性質?!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成與主體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師要不斷轉變,更新觀念,正確處理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關系,給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學習、自我學習的機會,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積極參加者,成為學習自由王國里的主人。
王曉輝.合作學習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