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青
(山東省高密市姚哥莊小學)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范愛青
(山東省高密市姚哥莊小學)
語言學家認為,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為了特定的目的,運用口頭語言和適當的表達方式進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它是雙向互動的,需要學生認真傾聽,適時接話題,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這個過程中,還需敏銳地察覺對方的意圖,根據對象和場合,恰如其分地予以應對。
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敏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的能力。為提高學生的這種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我們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應在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活動??谡Z交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下面我就談一些自己的做法,與同仁們商榷:
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我們學校每月都有固定的兩次活動,利用好這些機會,在活動中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在學校組織的“換書大集”活動中,學生將自己看過的舊書與同學看過的舊書交換,能達到資源共享。這是一次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機會,對學生的交際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鍛煉。當時,我非常擔心班級中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擔心他們羞于啟齒,導致交際失敗。因此,我在活動前預設了幾個口語交際的情境話題:
1.你有什么書?能借給我看看嗎?
2.你的書中主人公是誰?主要內容是什么?
3.你的書有趣在哪兒?哪一個章節(jié)最精彩?
先讓幾個伶牙俐齒的學生給那些相對弱一些的學生作示范,再讓幾個較內向的學生在班內說一說。開始,他們顯得比較拘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于紅著臉把自己的書介紹了起來,雖然聲音較輕,但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因勢利導:“在換書大集上,你不僅是一個推銷員,同時你還是一個顧客,把你所喜歡的書換過來。要使這次交易成功,大家該怎么做呢?”經過討論,學生得出:(1)說話要有禮貌,口齒清楚;(2)熱情介紹自己的書,耐心地聽對方的介紹;(3)雙方自愿,公平交易。結果在全校進行的“換書大集”活動中,他們表現出色,換回了一本本自己喜歡的書?;貋砗螅易屗麄冋f說今天的活動感受。這一次活動,學生不僅聽到了很多書的大概內容,更重要的是他們很愉快地完成了一次交際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笨谡Z交際訓練僅僅依靠幾節(jié)口語交際課還遠遠不夠,應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終,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加強口語交際訓練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為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對課文內容進行延伸,創(chuàng)設故事開頭與結尾,或者利用課文內容中間補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如,在教《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出示滔滔洪水卷走村教師,“帶教導師”則系統性地指導學生建構課堂現場實際。在真實的現場環(huán)境中,細致觀察“帶教導師”的日常教學行為和教研科研行為,結合“聽、看、問、議、思、寫”等自主學習行為,從而快速提高。
發(fā)揮高校的理論引領作用,拓通職前、職后教育,發(fā)揮三方各自優(yōu)勢,促進小學教育專業(yè)教師、教師進修學院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共同提升,形成著眼于學生專業(yè)發(fā)展的三方互動、合作培養(yǎng)、共建雙贏的人才培養(yǎng)格局。
根據小學教育專業(y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點,緊密圍繞小學教師實踐能力的形成,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突破人才培養(yǎng)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瓶頸,有效地補充了課堂教學學生參與實踐之不足,給予了學生多元選擇的權利,突出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和專長性培養(yǎng),實現了課堂教學向第二課堂和學生社團活動的有效延續(xù),為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提供了新的平臺。
(一)依托第二課堂
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發(fā)展出發(fā),組織開辦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書法、團體心理、手工、古詩詞鑒賞、手風琴、揚琴、兒童舞蹈、兒童劇、朗誦與演講、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Office辦公系統和網絡應用等第二課堂。
(二)依托學生社團
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為核心,組織開辦各種學生社團:書法社團、學生舞蹈隊、學生合唱團、大學生心理活動社團、手風琴小組、揚琴小組、兒童劇社、微機小組、數學競賽小組、天文活動小組、英語沙龍等學生社團。
通過第二課堂和學生社團活動,營造學生自我完善的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張揚學生個性、拓展學生能力、培育學生專長,真正做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以賽促練
“在競賽條件下,人們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更為強烈,對競賽活動將會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克服困難的意志更加堅定,爭取優(yōu)勝的信念也更加強烈”。圍繞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如開展“行知杯”學生解題、講題、說課、講課技能競賽活動,學生課件制作競賽活動等,通過評選技能標兵,發(fā)放證書,給予獎勵,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在參與競爭中發(fā)展和提高。
總之,教師職業(yè)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小學教育專業(yè)必須在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中促進學生實踐性智慧的生成,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基礎性、綜合性、教育性等特點決定了小學教育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多維性、交互性、全程性和整合性的特點,而這種既具有內在邏輯聯系又交互融合的創(chuàng)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既是對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性智慧生成過程的重新解讀,也是小學教育專業(yè)實踐教學特色的具體體現。
[1]鐘啟泉.“實踐性知識”問答錄[J].全球教育展望,2004(4):4.
[2]約翰·杜威.民主主義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王智秋.基于教師專業(yè)標準的小學教師職前培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
[4]薛曉螺.立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改革教育實習課程結構[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1):47.
[5]弗朗西斯·斯貢梅克.未來教師教育的可能模式:職前、入職和職后的持續(xù)發(fā)展[A].朱小蔓.新世紀教師教育的專業(yè)化走向[C].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4.
[6]時蓉華.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25.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