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三溪初中)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讓化學教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使化學生活化。而我們的生活中也運用到了很多的化學知識,并且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內容多變,方法靈活,動手操作性強,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親身體驗、感悟化學實驗在生活實際中的作用和用途,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鞏固化學的課堂理論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讓學生深刻領悟到知識源于生活而又還原于生活,讓他們善于從生活中學習,從自己身邊的小事感悟到化學實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化學知識,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只知道反正這樣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把新鮮雞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鮮;膨化食品袋內的食品大多很脆;做饅頭時加些純堿能使面包疏松多孔;用堿性物質泡蔬菜,可降低農藥的藥性;皮蛋的澀味可以加點食醋去除;冰箱的異味可用活性炭除去;鋁壺上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化學只能在學校學習,因為所涉及的化學實驗只有在學校的實驗室里才能操作。其實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日常用品也是可以用來做化學實驗的。例如,眼藥水瓶代替膠頭滴管,玻璃杯代替燒杯,洗臉盆代替水槽,筷子代替玻璃棒,醫(yī)療止血帶代替橡皮管,礦泉水瓶代替細口瓶等。
做任何的化學實驗都離不開化學藥品,而學生在家中做實驗時,有的化學藥品能輕易地找到,如鐵絲、銅線、蠟燭、水、石灰水等;但也有些藥品是不好找的,如硫酸、高錳酸鉀、氯酸鉀等。有的藥品學生就算想買也是不可能買得到的。因此,學生就可以嘗試用生活中的某些東西來代替這些藥品。例如,醋能代替某些酸;蛋殼能代替少量的碳酸鈣……
大多數學科中的理論、概念都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的,尤其是化學的實驗課。以前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將每個實驗相關的實驗儀器、實驗藥品、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等全部內容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只求學生在考試的時候能應付考試取得高分就行了,根本沒多少機會讓學生真正體會、領悟到實驗的實質。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背誦知識量,這樣的死記硬背,只會讓學生感覺很累、很煩、很無趣,從而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家庭化學小實驗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將每一步、每個知識點都運用一次,這樣操作一次比死背十次的效果更好,也讓學生記憶得更輕松,更詳細,更不易忘記。
學生成功的體驗能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也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快樂。每一個實驗都有可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導致實驗結果與理論結果有偏差。一旦出現這樣的結果,學生就會去找出現這些偏差的原因,并想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或許會重新再做一次,仔細觀察是否是自己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差錯;或許會更認真地分析;又或許會向他人尋求幫助。無論他們用哪種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的提升自己的各種能力。
掌握一些化學實驗原理和日常生活中各種東西的特性,能讓人們的生活更加順心如意,也能更輕松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問題。讓學生在做一個“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乖乖生時,也能學會一些必要的獨立生存技能,將來不會成為一個“ 百無一用”的書生。
其實,化學實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善于靈活地將化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來,不僅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初中化學實驗生活化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還能解決有些學校缺少實驗藥品、實驗器材、實驗室、實驗員等問題。讓學生充分自由自主學習,最終充分實現新課程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
陳錦成.注重初中化學實驗與生活實踐的聯系[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