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
她曾經(jīng)是一名演員,與戲劇大家彼得·布魯克一起工作過。之后成為導演,至今導過四十多部戲劇作品,如今的她是法國里昂塞勒斯坦劇院的院長,她就是《黑鳥》的導演克勞迪婭·斯達文斯凱。在話劇上演之前,她來到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戲劇工作室作了講座,與學員分享了自己的戲劇人生,筆者也借此機會與導演溝通了關于《黑鳥》的創(chuàng)作。
Q:上海戲劇 A:克勞迪婭·斯達文斯凱
Q:您在法國已經(jīng)導過《黑鳥》,此次上海的版本會有不一樣的呈現(xiàn)嗎?
A:劇本臺詞和空間布景是和法國一模一樣,但法國版本和上海版本還是會有很大區(qū)別,因為演員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維和精神不一樣,所以戲也會受到影響而變化。
Q:如何不一樣?
A:中國演員一開始不習慣我的方法,因為我讓他們做的是很新、很陌生的一個工作方法,我?guī)麄兊揭粋€新的空間。這個劇本,難度很高。演員說他們沒讀過這樣的劇本,所以怎么演都覺得很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和磨合,他們已經(jīng)適應了。很奇怪的是,因為語言障礙我們是無法溝通的,比如無法吃飯聊天,但在舞臺上,我的要求他們都能聽懂,所以在工作的時候語言不是很大的障礙,我們竟然能夠克服語言障礙,一起分享戲劇。
Q:排演《黑鳥》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A:《黑鳥》這是一個歐洲當代話劇的劇本,寫法是比較新的,沒有一定的邏輯,也不是平常心理劇的寫法,劇作家不用很有邏輯的方法去展現(xiàn)人物心理上的變化,這種類型的臺詞和劇本演員沒有接觸過,所以很難。記得演員第一天排戲就問我,這是不是荒誕派戲???我聽到就感覺很奇怪,因為這個戲對我來說是非?,F(xiàn)實的,一點兒也沒有荒誕。然而,對他們來說,這種寫法讓他們不明白這個劇到底要說些什么。所以導演工作的一開始就是讓演員了解劇本的結構和寫法,劇中角色思維是清楚的,但表面上是看不到的。劇中兩個角色情感的交鋒是非常強烈的,存在很多沖突,他們有自己的邏輯,有自己的目標和想法,但卻表現(xiàn)得不明確、很模糊,所以人物很多時候說到一半就不說了,或者去說些別的。這個劇本的臺詞,就像冰山一樣,你能看到外面的一小部分,但是大部分在水下。應當挖掘臺詞之下的意義,不然就會錯過臺詞真正的含義。
Q:您說自己曾是一名演員,還與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一起工作過?
A:我從小在阿根廷上的是藝術學校,專業(yè)就是話劇,上世紀70年代的阿根廷時局動蕩不安,1974年我就移民到了法國。從小我就有一個夢想,和偉大的導演彼得·布魯克一起工作。剛好那時他在英國的劇團轉移到了巴黎,很幸運,我加入了他的劇團。但是在和他一起工作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夢想還是不要實現(xiàn)最好。我覺得他的工作方法和我自己對話劇的理解不是那么契合,有點失望,或許是因為我當時太年輕了。彼得·布魯克是英國人,但他后來信奉一個比較神秘的教派。當時劇團生活在巴黎的郊區(qū),經(jīng)常有一些宗教活動,這個氣氛當時我不是很容易了解。彼得·布魯克的劇團有種很神秘的氣氛,對宗教這方面特別感興趣,所以他的戲劇離不開宗教。
Q:彼得·布魯克的工作方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A:70年代,在法國很多劇團和導演注重即興表演,彼得·布魯克的劇團就是從即興表演開始,從舞臺上開始工作形成臺詞,再在臺詞上開始工作,在工作中慢慢找一些適當?shù)脑~,然后形成劇本,基礎是以即興表演為主的。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彼得·布魯克那里學不到自己想學的東西,我不是批評他的工作方式,因為他最著名的一本書《空的空間》中就談到,話劇最核心的就是劇場這個虛空的空間,演員一進來必須用自己的身體來占領和利用這個空間。他在舞臺上的即興表演非常重視角色的心理變化,而最后的舞臺演出往往非常精彩,令人欽佩。彼得·布魯克是一代宗師,我還是在他身邊偷學了很多。1976年,我遇到了法國著名導演安東尼·維特茲,他是演員、詩人、攝影家、話劇理論家,與他交流后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東西可以學,于是決定離開劇團去向維特茲學習。在他身上我學習到了閱讀劇本的智慧和能力,他很會分析和解釋劇本,講劇作中具有戲劇性的核心內容,這是我之前沒有學到的,到維特茲身邊后,我才感受到了劇本的重要性。
Q:怎樣的契機讓您從一個演員成為導演?
A:后來我考進了國立巴黎高等戲劇藝術學院,1979年畢業(yè),作為演員,我和許多導演工作過。然而,維特茲一直鼓勵我去做導演。一開始我不接受,以為他不讓我演戲了,還跟他說:“你要勇敢一點,如果你沒有角色給我就直接說,不要膽子那么小。”當時想,老師讓我去做導演,可能因為我不是個很好的演員。老師說:“可能現(xiàn)在你不明白,但將來你會了解我為什么這么說,你現(xiàn)在還沒有準備好,將來你會明白我為什么勸你去當導演?!惫唬髴灹死蠋煹脑?。就在我正式導演的第一部戲中的演員獲得莫里哀獎的當晚,老師在醫(yī)院看到了頒獎典禮,還給我發(fā)了祝賀短信。那天晚上他去世了,很奇怪的一件事。
Q:做了導演后您有沒有進行專業(yè)上的學習和進修?
A:沒有,我是在實踐中培養(yǎng)。在法國沒有專門培養(yǎng)導演的專業(yè),近幾年綜合大學才開設導演專業(yè),沒有專門培養(yǎng)導演的方法,現(xiàn)在大學的導演是偏理論方面的。我也去看過導演系的教學,我沒有感覺是在培養(yǎng)真正的導演,最多培養(yǎng)的是導演助理,要培養(yǎng)一個導演很難,要與演員,與其他專業(yè)溝通,在不斷實踐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