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力行
毛澤東留在山西的筆墨很大一部分是書信交流,當然也包括為個人題寫的字、詞。這些書信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因為開展工作需要,寫給國民黨有關人士的信函,原稿多在檔案部門珍藏,手稿多被當事人收藏留存;第二類是因工作需要寫給黨內人士的信函,原稿與信函實物大多也被有關檔案機構或文物部門收藏;第三類則完全屬于個人工作生活交集的性質。本篇重點介紹的是第一類和第二類。
抗戰(zhàn)開始前的幾封信
毛澤東留在山西的墨寶最早應該是紅軍東征時期,這個時期一邊打仗一邊開會,經(jīng)常是起草電文和寫作穿插。電文原件留下不少,多在中央檔案館。東征期間,紅軍俘虜了晉綏軍的一個團長郭登瀛,毛澤東親自和他交談,介紹共產黨、紅軍的抗日主張和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設想,并安排專人把郭登瀛送到陜北參觀學習?;貛熽儽焙螅珴蓶|再次和郭登瀛交流,并給閻錫山寫了親筆信,讓郭登瀛帶回去。為了推動閻錫山的思想轉變,同時期毛澤東還親自給其他晉綏軍將領寫信,有記載的有給傅作義的兩封信和趙戴文的一封信。其中給傅作義的兩封信還被收入了《毛澤東書信選》。這些信函當事人沒有留存,無法查考,不過中央檔案館里保存有毛澤東手稿原件查考。
這封寫給傅作義的信是1936年10月25日寫的,當時派彭雪楓到綏遠親自交給傅作義本人。信中提到,“……茲派彭雨峰同志來綏,與先生接洽一切,乞以先生之意見見教,并希建立直接通訊關系。百川先生處,今春曾數(shù)數(shù)致書,夏時又托郭團長將意,久未得復,祈先生再行轉致鄙意。如有可能介紹彭同志赴晉一晤,實為公便?!?/p>
和前一封寫于8月14日的信件內容表達的“亟望互派代表,速定大計,為救亡圖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 ”有所區(qū)別的是,這封信明確轉達了希望傅作義幫助推進共產黨與閻錫山溝通之意。
1936年11月12日,彭雪楓以中共及紅軍代表身份攜帶毛澤東致閻錫山的親筆信抵達太原。閻錫山看過毛澤東的信后十分重視,采取了極端保密的措施,指定梁化之為全權代表與彭雪楓單線聯(lián)系,他人不得插手。經(jīng)過彭、梁的磋商,雙方確定在太原建立中共及紅軍秘密聯(lián)絡站。從此,中共與閻錫山方面達成諒解,秘密聯(lián)絡工作積極而有成效地開展起來。在這種書信往來中,閻錫山開始慢慢和共產黨接觸并達成一些秘密協(xié)議,并建立秘密的辦事機構等。其中,西安事變后,毛澤東在1936年12月22日給閻錫山的信在歷史研究中有很重要的價值。毛澤東在信中表明了共產黨對于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處理方針、原則以及雙方深度合作細節(jié):如何使晉綏陜甘四省親密團結,聯(lián)成一氣,俾對國事發(fā)言更為有力之處,敬祈錫示南針。尊處與敝處電臺聯(lián)絡亟宜從速建立,再從吉縣、延長建立徒步通信站。如荷同意,電臺即從一月十五號起開始發(fā)報……
這封信也被收入《毛澤東書信選》,筆者沒有看到過原件,不過巧合的是與這封信大有關聯(lián)的另一封信有原件照片(見本頁右上圖):
這封信是寫給當時的紅軍聯(lián)絡員彭雪楓的化名彭雨峰。當年,作為紅軍代表,毛澤東與彭雪楓書信往來頗多,特別是很多時候彭雪楓擔任信使,親自轉交毛澤東給閻錫山的信函。在這封信里,毛澤東再次核對了與閻錫山加深合作的有關細節(jié),末了,還囑咐彭雪楓節(jié)約經(jīng)費,可見二人情誼超越工作范疇。這兩封信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閻錫山馬上答應了紅軍的幾個要求,還向紅軍調撥了一部分彈藥和裝備。
抗戰(zhàn)期間的幾封信
到抗戰(zhàn)開始前夕,有記載的毛澤東寫給閻錫山的書信還至少有兩封,可惜未見原件披露,原文也是有部分收入了《毛澤東文集》《毛澤東書信選》。毛澤東一生沒有和閻錫山見過面,寫過的書信不少于5封,1937年7月14日,毛澤東派秘書周小舟給閻錫山送親筆信。這時,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全面爆發(fā)。毛澤東在信中分析了全國局勢,再次表示了共產黨的抗日決心,并提出與閻錫山商談進一步合作抗日的辦法。7月 28日,閻錫山函復毛澤東,說:“周小舟君抵晉,持誦大札,并還及先生抗日主張,至為敬佩。國事危急,非集合全國人力不足以度此難關,愿與先生同赴國難也?!?/p>
見諸記載的最后一封信是1939年“十二月事變”后,毛澤東給閻錫山的那封信,信里的內容在國共合作歷史上影響深遠。
1940年 2月 23日,毛澤東起草致國民黨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閻錫山的信,表示愿意和平解決山西發(fā)生的摩擦事件,并告知派肖勁光和王若飛前往談判。離開延安時,毛澤東把信交給肖勁光,并對他們說:“你們去給閻錫山講清楚,我們共產黨是誠心實意要同國民黨合作抗日嘛,你們?yōu)槭裁匆也俑?,制造摩擦,殺人掠地,讓日本強盜高興呢?抗戰(zhàn)初期,閻錫山同我們合作得還可以嘛,為什么現(xiàn)在又跟著蔣介石的指揮棒轉,同我們過不去呢?我們也不是好惹的,請他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肖勁光和王若飛為了圓滿完成轉交毛澤東信件的任務,堅持要與閻錫山面談,面交毛澤東的親筆信。這樣,閻錫山才不得不出來見他們。
毛澤東在信中寫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四句話。閻錫山提出能否把最后一句改一下,改成“我必自衛(wèi)”。在原則問題上,當面遞信的肖勁光和王若飛當然不會輕易讓步。
事后,當肖勁光、王若飛回到延安向黨中央?yún)R報時,毛澤東斬釘截鐵地說:“一個字也不能改,就是要堅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最后,“十二月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抗戰(zhàn)期間,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的原因,除了在陜甘寧邊區(qū)內,毛澤東寫給黨內同志的信通常是采取電報方式,而據(jù)考證,毛澤東1939年3月18日曾派人給遠在晉察冀的聶榮臻捎了一封信,信的內容雖然很簡單,“榮臻同志:你著的書及送我的一本照片,均收到。這些都是十分寶貴的東西。書準備在延安、重慶兩處出版?!狈从沉水敃r毛澤東對聶榮臻在晉察冀工作的滿意程度。
2013年秋,在嘉德拍賣會上,有一個毛澤東寫給傅作義、薄一波的信封拍出了600多萬元的高價,震驚了拍賣市場,雖然只是一個信封,但透露出的信息也相當豐富,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雖然迄今并未見到對這封信的內容介紹,不過,從信封上的內容還是可以確定,這也是寫在抗戰(zhàn)期間的。
從稱謂上看,對傅作義仍然稱為“宜生”,這種稱謂也只有在抗戰(zhàn)期間才有,解放戰(zhàn)爭后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對傅作義的稱謂已經(jīng)改為“傅作義將軍”。另外,同時遞交傅作義、薄一波兩位“先生”的情況也只有在抗戰(zhàn)時期才有可能。當時,薄一波的公開身份是犧盟會的總干事、決死隊的政委,這都是閻錫山領導下軍政機構的職務,黨內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道薄一波是共產黨,傅作義當時也已經(jīng)率部從綏遠返回山西參加抗戰(zhàn),這封信同時遞交這兩個在閻錫山“抗日保晉”大業(yè)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人,內容應該是有關鞏固和發(fā)展山西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某種程度上也在幫助薄一波更好地與傅作義建立聯(lián)系。
與續(xù)范亭將軍的書信往來
抗戰(zhàn)期間毛澤東與山西人或在山西的八路軍將領有書信往來且有原件留存的是續(xù)范亭。
續(xù)范亭(1893—1947)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山西籍著名愛國將領,抗戰(zhàn)開始前曾經(jīng)在中山陵前剖腹明志,影響很大??箲?zhàn)開始后,他積極投身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設,為晉綏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毛澤東聽說續(xù)范亭身體不好,就邀請他到延安修養(yǎng),直到續(xù)范亭去世為止。在短短的幾年里,毛澤東和他書信往來多達14封。這也是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一段傳奇佳話,難怪續(xù)范亭將軍生前多次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臨終前又再次提出入黨要求。
這些信件的原件現(xiàn)在原平市續(xù)范亭將軍紀念館里都有陳列。
這些書信的文獻價值很高,如毛澤東給續(xù)范亭最后一封信是1947年2月,當時續(xù)范亭要求回晉西北療養(yǎng),毛澤東專門寫信介紹當時陜北的軍事情況,“邊區(qū)局勢現(xiàn)較平穩(wěn),如綏德方面住得相宜,似不必去晉西北,增加勞頓?!毕M麑④娏粼陉儽崩^續(xù)養(yǎng)病。
他們之間交往的另一個故事是續(xù)范亭寫了一首詩詞《贈毛主席》:“領袖群倫不自高,靜如處子動英豪。先生品質難為喻,萬古云霄一羽毛?!?/p>
毛澤東在5月14日回信表示:“你三月間的漫談,到今日才復你,可見我的不對。我把你的漫談當作修省錄,但不同意你的夸贊,因為夸得過高了。因此我也不把這漫談退還你,目的是使你不能發(fā)表,我覺得發(fā)表不好,如你尚有副本,也務請不要發(fā)表,就你的地位說,發(fā)表也有妨礙的。不自高,努力以赴,你的詩做了座右銘?!北幻珴蓶|當作“修省錄”的“漫談文章”,由于沒有流傳下來,不知寫的是什么,想來對毛澤東是褒贊有加的,但是被毛澤東當作“座右銘”的詩,卻有幸留存了下來。
續(xù)范亭去世后,正在陜北轉戰(zhàn)的毛澤東非常痛惜,親自安排送挽聯(lián)、花圈。
圍繞毛澤東的這段挽聯(lián),還有一段歷史懸疑。有回憶說,“續(xù)范亭出殯的頭天晚上9、10點鐘,在都督村地主劉生福的院子里舉行了簡樸的告別儀式。住在相距10余里的甘泉村的毛澤東、彭德懷、康生等領導人,曾專程來到都督村與續(xù)范亭遺體告別。因當時戰(zhàn)場形勢十分緊張,國民黨胡宗南部在陜北到處尋找毛澤東的蹤跡,所以他們一行人是特別化了裝去的。向續(xù)范亭告別后,毛澤東用尺余的黃表紙寫了挽詞手稿即匆匆離去,此事很少有人知曉。而那時為了毛澤東的安全,所有行蹤是絕對保密的,毛澤東對外亦使用李德勝的化名。
挽聯(lián)首次發(fā)表于1947年9月18日的《晉綏日報》第一版上,大標題為“續(xù)主任遺體光榮安葬”,副標題是“毛主席從河西送來花圈和挽聯(lián),主祭吳玉章同志徒步送靈,翻身農民及各機關代表千余人墓前致祭”。內文寫道,“本月十八日,范亭同志光榮的葬禮,于臨縣某地莊嚴舉行。在這前一天,毛主席從河西來電致唁,并送花圈和挽聯(lián),聯(lián)詞為: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yè)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jié),典型頓失,人盡含悲?!庇纱丝梢姡珴蓶|題寫挽聯(lián)的時間正是1947年9月17日。
另有記載說,“當驚悉續(xù)范亭將軍于山西臨縣都督村病故的噩耗,毛主席十分悲痛,即請在臨縣甘泉村的謝覺哉同志代擬挽聯(lián)。謝老的日記中寫到,這首挽詞是毛主席托他代擬的,其最初原稿是:為民族翻身,為階級翻身,事業(yè)垂成,公胡遽死?!眼睛亮得很,骨頭硬得很,典型頓失,人盡含悲。毛主席書寫時將上聯(lián)“為民族翻身”改成“為民族解放”;把下聯(lián)的“眼睛亮得很,骨頭硬得很”改為“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jié)”。
9月26日,晉西北各界在臨縣為續(xù)范亭舉行追悼大會,主持人是林伯渠,謝覺哉介紹續(xù)范亭生平事跡,賀龍、吳玉章、趙壽山等發(fā)表講話,會場內挽詞、挽聯(lián)舉目皆是,雖然是別人代寫放大的,但毛澤東的挽聯(lián)自然特別引人注目,只是當時毛澤東的手稿——那張尺余大的黃表紙下落不明,成為歷史遺憾。
不過,挽聯(lián)配圖的書寫者段云是續(xù)范亭的秘書,也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他的說法曾刊載于《山西日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