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海
[摘 要]
習作是重要的語文課程環(huán)節(jié),小學生習作為其他學科及終身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奠定基礎,中高年級是小學生習作能力飛躍的關鍵階段,教師應該運用合理的教學理念和策略,培養(yǎng)小學生對習作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素材;多樣化;有效性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礎,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是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想象力。但是,有些學生都或多或少地對寫作產(chǎn)生懼怕心理,經(jīng)常感覺言之無物。語文教師應該善于調(diào)動小學生對習作的創(chuàng)作熱情,尋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有效教學模式,讓學生樂于寫作,學會寫作。
一、從內(nèi)容上豐富小學生習作素材
(一)擴大閱讀量,積累優(yōu)秀作品素材
小學生的實踐機會不多,主要知識和素養(yǎng)來源于書本,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幫助學生觀察和分析名品佳作如何采擷創(chuàng)作資源,做出典型習作分類分析。同時,中高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量和主動學習意識都比較強,教師應當順勢引導,強調(diào)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給學生講明閱讀和習作之間的密切關系,告訴學生閱讀優(yōu)秀作品是作家成才的必由之路。教師可以列舉名人與閱讀的軼事,讓學生在課外積極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二)用心觀察生活,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
許多小學生習作作品千篇一律,往往是不知道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的真諦,因為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真實,所寫出的東西“干癟無味”。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走出書本和課堂,細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實際。例如:四年級“我最敬佩的人”習作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人物進行觀察,將家里人、朋友、同學、教師等熟悉的人物作為習作的練習對象,善于抓住每個人物突出的特點,通過日記或者小練筆的方式記錄寫下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對人物的習作作品就會生動豐滿,充滿鮮活的特色,感覺下筆有千言了。
(三)參與實踐活動,讓習作作品充滿流動感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愛玩和運動,習作教學不能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端坐課堂,應該善于引領小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真實的事物,形成感性的認識,經(jīng)過一系列加工和升華上升為藝術作品。例如:五年級口語交際一書信習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布置小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和感恩的話,然后正確書寫信封,教師組織學生到郵局親自將信投遞出去,然后觀察父母接到信時的表情和心情,實現(xiàn)一次親子互動,增強對親情的實際體驗,在習作能力提高的同時實現(xiàn)德育教學目標。
二、從方法上靈活進行習作指導
(一)夯實語文基礎語法和文體知識
小學語文閱讀和常規(guī)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習作表現(xiàn)技巧和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積累習作方法,更加高超和藝術地對習作素材進行組合與轉(zhuǎn)化。中高年級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但是如果沒有教師有效的指導,會將習作變成材料的簡單羅列,不會恰當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選擇適合的主題進行仿寫、擴寫、續(xù)寫、寫讀后感等,讓學生當堂課做口頭作文或者小練筆,也可以留作課后習作作業(yè),從教材中模仿、分析、學習作者的寫作方式、詞匯、風格等,發(fā)揮小學生的想象力。例如,五年級說明文單元中,在《松鼠》一課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抓住學生對小動物好奇和感興趣的特點,讓學生模擬該文的寫作方法,當堂回顧自己熟悉的某種小動物,做口頭習作闡述。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不分家,挖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力、口才和膽量,讓學生充分了解他人的想法,相互借鑒和提高,增強對習作的信心。
(二)引導學生積極表達對生活的體驗
優(yōu)秀的習作一定會體現(xiàn)作者當時當?shù)氐那楦?、情緒、心理、精神狀態(tài)等主觀因素。在小學中高年級習作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和喚醒小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抒發(fā)自己的喜或悲、哀或愁,讓一物一景都體現(xiàn)出作者自己的主觀想法。例如,六年級“難忘的一件事”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難忘”這個定語:為什么難忘?一定是觸動了自己的情感或者思想深處,給自己留下難以泯滅的印象和回憶,習作就是要將這種引發(fā)自己情緒的事件從回憶中挖掘出來,經(jīng)過自己的文筆加工,形成自己對事件的獨特體驗。小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會拋去千篇一律的獲獎作文式的習作模式,爭先恐后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實現(xiàn)習作作品的內(nèi)容、手法、情感的三位一體。
三、從過程上強化小學生習作訓練
(一)布置多樣化寫作主題
作文不是教出來的,要依靠學生實際動筆過程,但是小學生主動學習和自我約束的意識都比較差,因此,教師應該設法增加對學生的寫作實訓,中高年級小學生即將升入初中,必須在這個關鍵階段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教師可以采取激勵性的習作教學模式,多給小學生留習作作業(yè),及時進行習作講評,善于抓住小學生每次習作中的閃光之處,多表揚和鼓勵,多用紅筆圈畫出優(yōu)美語句,增加他們對寫作的熱情和自信。尤其是對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較少的字數(shù),降低習作評判的標準,幫助他們建立對習作的勇氣和信心,促進全體學生投入到習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班級墻壁文化,設置班級習作展,定期將優(yōu)秀習作、進步習作、黃金語句等張貼在墻上,形成良好的班級習作氛圍。
(二)通過反復修改提升習作水平
中高年級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修改習作習慣,在反復琢磨和自我反思中突破自己。習作修改是小學習作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學法指導。大概的修改模式有四種:
1.教師統(tǒng)一傳授習作修改方法
教師將某篇學生習作作品印制下發(fā),上面詳細標明教師批改過程,不同的錯誤和優(yōu)點用不同的批注方法,例如:病句用橫線畫出并打問號,錯字用紅筆圈上,優(yōu)秀語句用波浪線等,全班形成統(tǒng)一的習作批改語言,學生對批改指向的問題一目了然,形成閱讀和修改上的思維放射,提高效率節(jié)省精力。
2.教師進行個性化修改
教師將學生作品先行評判,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地方做出標注,讓學生自己修改,然后教師再進行分析,對修改不好的地方加以指導,讓學生對修改前后的地方重點對比和反思,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學生研究教師批改的思路,便能逐漸學會如何評判作品。
3.學生進行自我修改
小學生模仿教師修改思路,進行自我評閱和修改,這是實現(xiàn)習作水平飛躍的關鍵性步驟。只有找到自己存在不足和能夠改進的地方,才有利于下次習作作品的進步,循序漸進地提高習作能力。
4.學生之間相互修改
小學生課下相互交換習作作品,等于每個人都是小老師,由此,他們會提高習作的興趣,為了“面子”他們會認真提高習作水平,修改時也能主動鉆研習作、語法等相關知識。教師應該做好分組工作,科學劃分若干習作修改小組,綜合考慮到學生的性別、習作基礎、性格等因素,讓小組內(nèi)成員定期互換批改對象,實現(xiàn)取長補短,在交流和互動中提高習作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趙華.淺談如何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
[2]董娜.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
[3]朱友清.小學作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
(責任編輯: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