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晨
(廊坊廣播電視臺,河北廊坊 065000)
一件新聞報道質量好與壞、影響力如何,除了受后期素材加工剪輯工作的局部影響外,更與前期采訪的質量密切相關。新媒體時代中,優(yōu)秀的電視新聞記者應在具體的采訪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種技巧,實現(xiàn)高效采訪。
從概念上解釋,新聞采訪就是指新聞工作者利用“采訪”這種行為,收集原始素材。它既是新聞報道的基礎,亦是具體新聞內容的靈魂要素。新聞采訪的有效性就是指采訪所得在具體新聞節(jié)目制作中的實際可用情況,提高有效性,就是提高這種可用率,因為這對電視新聞的總體質量擁有決定性的作用。甚至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新聞質量的好壞,60%是由采訪決定的。任何正式的新聞采訪都可以細分為前、中、后三個部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里,“中”期最為重要,也是最為考驗記者的領域。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通過“有效”的提問方式啟發(fā)受訪者,從而得到對后期新聞制作有用的素材。采訪作為一門藝術,更具備一定的科學性。高效的電視新聞采訪,既能夠幫助后期新聞進行內容創(chuàng)作,還會對電視新聞的具體呈現(xiàn)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簡言之,新聞采訪是新聞報道的基石,高效采訪必然會誕生高質量的電視新聞。
電視新聞記者在具體的采訪工作中要想實現(xiàn)所謂的“高效”采訪,必須在前期做好各種準備工作。這樣一方面是對本次采訪進行有效的心理預期,另一方面是希望在素材整合的過程中找準新聞報道的角度,以便在之后的采訪中確定整體基調,保證成品效果。至于具體采訪環(huán)節(jié)中的提問語言、細節(jié)把控;如何有針對性地引導、提問,挖掘并向觀眾展示事件;如何營造報道氛圍——這些報道技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采訪人在不斷的學習中,反復實踐與摸索。
首先,新聞報道必須有針對性。因為任何電視新聞采訪,歸根到底都是人與人之間在進行語言交流。但是不同的采訪對象,自身會擁有不同的新聞亮點,這就要求記者因人而異、不可千篇一律。在確定具體的采訪角度和報道內容時,需要結合受訪者自身的特點,采用靈活的方法。準確洞悉受訪者性格、修養(yǎng)特點,選擇相應的采訪和報道方式,將會使整個采訪過程輕松、愉快,并且高效。另外,對待一些擁有特殊經(jīng)歷的受訪者絕對不能采用普通的提問方式。例如采訪某些擁有犯罪經(jīng)歷的人員,他們固有的思維習慣,或多或少會使其具有習慣性推卸責任或閉口不語的行為,普通的采訪和誘發(fā)提問只能讓記者不?!芭霰凇保踔敛稍L被迫“中斷”。相反的,采用先人為主的形式加上適當犀利的語言,反而會實現(xiàn)新聞采訪的“高效”。
其次,記者對新聞采訪細節(jié)的把控程度,將決定新聞報道是否生動形象。能否運用生動的語言去捕捉采訪過程中的閃光點,反過來也將決定新聞采訪是否高效、充實。“實事求是”雖然是新聞報道所秉持的基本原則,但在此之外還應有各種吸引人的細節(jié)性問題隱藏在新聞報道“真實性”的內核之中??此瓶菰锓ξ兜男侣剤蟮?,想要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就必須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比如,民生類新聞,記者倘若單一報道雜亂的現(xiàn)象,那么所謂采訪并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反之,挖掘事物本質,以老百姓的視角為出發(fā)點,把自己放在與老百姓一樣的思想高度上,那么看似尋常但能反映出深度意義的新聞恰恰是深受觀眾喜愛的報道。
再次,在電視新聞采訪活動中,采訪氣氛的營造和把控也屬于較為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采訪氛圍就是記者與受訪者之間氣氛和諧。采訪者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自身定位,找到一個最適宜雙方“交流”的氛圍環(huán)境,從而展開對話。這樣,受訪者也能盡快融入到記者為采訪而設立的氛圍中,熟悉與自己面對面的采訪人,拉近彼此的距離,消除隔閡與陌生感,使采訪“高效”進行。
在一次具體的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提問環(huán)節(jié)是相對而言最為重要的步驟。高效采訪需要記者擁有高水平的情緒掌控能力和提問技巧,而這取決于記者的個人素質,體現(xiàn)出記者的職業(yè)技能。
首先,采訪人需要有效控制采訪情緒,不能將個人主觀情緒上存在的問題帶到采訪過程中。只有把自己建立在與被采訪人平等的地位與心境狀態(tài)下,才能保證采訪的順利進行,實現(xiàn)對新聞素材的可用采集,取得良好的采訪效果。過于激動和強勢的提問狀態(tài),自顧自話,全然不考慮受訪者的情緒,必然會導致采訪失敗。
其次,采訪者在前期準備過程中,在對采訪對象的相關資料進行了解之后,需要進行適度的分析和總結,找到采訪要點,做到對采訪提問的有效設計。如此可以讓采訪者在采訪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被采訪者將按照采訪者的思路展開話語詳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此環(huán)節(jié)的語言設計應具有簡潔明確的特點,保證被采訪人既可以快速了解問題,亦能明晰解答,避免含糊不清。
再者,新聞采訪,需要采訪者與被采訪者必須建立在公平對等對話的基礎上。采訪者既要尊重受訪者的社會身份,亦要尊重他的人格與心理。因為預設立場,看低或者看高采訪對象的社會地位,從而讓自身趾高氣揚或卑微貶低,都是不可取的。另外在提問過程中,要注意對方情緒的變化,在涉及到具體問題的時候,盡量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進行思考,有效把握受訪者情感。
不同的采訪對象及采訪人,利用不同的技巧,會產(chǎn)生不同的采訪效果。作為電視新聞采訪記者,應具備專業(yè)的社會洞察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根據(jù)采訪要求完成對采訪內容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并整合思路,為接下來的采訪工作打好基礎。采訪過程中,需要以高質量的提問和報道思維完成對新聞素材的高效挖掘和整合,提高新聞采訪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產(chǎn)生真正高質量、有意義的電視新聞內容。
[1]張郁瓏.廣播電視新聞采訪技術[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05).
[2]丁春雷.電視新聞采訪的方法及原則探討[J].新聞窗,2015(02).
[3]劉中華.電視新聞采訪的實踐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3(07).
[4]陳紅梅.“問”出錦繡文章——談談新聞采訪中的提問技巧[J].中文自修,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