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
在正面戰(zhàn)場上,沒有哪支軍隊像新一軍這樣歷盡波折,大起大落;也沒有哪支軍隊像新一軍這樣戰(zhàn)績輝煌,在國門之外揚我國威。甚至有人說,沒有哪支軍隊像新一軍這樣,戰(zhàn)法與八路軍如此貼近。
從稅警總團到緝私總隊,再到新38師,再到新一軍,一支王牌軍于抗日烽火中誕生。有人說,孫立人之于新一軍,如同彭德懷之于八路軍,林彪之于東北野戰(zhàn)軍,他們的名字是和部隊連接在一起的。
第二次遠征:叢林之狐橫掃東南亞
1943年10月,一支中國軍隊從印緬邊境小鎮(zhèn)利多出發(fā),穿越茫茫雨林,向東一路挺進。首先占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qū),建立進攻出發(fā)陣地和后勤供應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戰(zhàn)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打通云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從天而降的“神兵”,讓占領緬甸一年有余的日軍措手不及。
回到一年前的7月,孫立人率38師兵敗緬甸,倉皇西逃,移防印度蘭姆伽,接著遠征軍長官部和新編第二十二師也移駐于此,組建新一軍,軍長是鄭洞國,副軍長兼38師師長孫立人。先后有七千多名美國軍官、士兵、醫(yī)生在這里服役,在蘭姆伽開設了許多軍事技術學校,還有專門訓練炊事兵的后勤保障學校。
充分的物資保障讓中國駐印軍第一次在炮火裝備上全面超越日軍。駐印軍的裝備標準僅低于美軍標準,所有裝備和經(jīng)費均由美國政府承擔。曾有老兵回憶:“子彈隨便打,牛肉罐頭隨便吃,這種富足的日子以前連想都不敢想?!边@時候,中國戰(zhàn)場上的弟兄們,正餓著肚子,穿著草鞋,手持漢陽造和日軍死拼。
時任新一軍軍醫(yī)處長薛慶煜回憶,孫立人經(jīng)常半夜驅車隨意前往某個營地,視察戰(zhàn)士的睡眠情況,在蘭姆伽這個瘧疾橫行的地方,他主要查看的是戰(zhàn)士們蚊帳是否掩好,凡是肢體暴露在外者,他都輕輕推回。第二天他再找有關部隊長官進行訓斥,要求他們照顧好戰(zhàn)士。
孫立人訂下了四條原則——“管理嚴格,訓練嚴格,人事公開,經(jīng)濟公開”,這在當時國民黨部隊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他不看重金錢上的得失,盡管他已貴為軍長,他的妻子依然住在重慶的尼姑庵里。
1943年10月,煥然一新的新一軍重新新踏上了緬甸的土地。他們善于叢林作戰(zhàn),和遠在華北的八路軍的游擊戰(zhàn)遙相呼應。他們的對手則是同樣善于叢林作戰(zhàn)的日軍王牌山地師團18師團——該師團曾參與過南京大屠殺。
1944年3月新一軍逼近瓦魯班和孟關,孟關是日軍18師團司令部,由師團長田中新一親自坐鎮(zhèn),已做好堅固防護,盟軍則由史迪威指揮,但連續(xù)幾天猛攻毫無進展。為了避免傷亡過大,孫立人違背史迪威指揮,私下命令113團穿過密林,突擊孟關后方的瓦魯班,截斷日軍退路。
奇襲取得巨大勝利,日軍幾乎被全殲,撤退時慌不擇路,一名少將死在國軍坦克履帶之下,師團司令部關防大印也留給了中國軍隊。攻克密支那后,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
1945年1月28日,兩支遠征軍在云南芒市會師,衛(wèi)立煌和孫立人在畹町見面,舉行了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通車儀式。至此,中印公路、中印油管(當時世界上最長輸油管道)開通,為抗戰(zhàn)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一次遠征:王牌軍的鍛造史
之前提到的日軍18師團,與新一軍是一對冤家。前者是日軍三大王牌之一,后者是國軍五大王牌之一。兩支軍隊早在1937年的淞滬戰(zhàn)場便曾遭遇。
這就說到新一軍坎坷的建軍路線圖:新一軍的前身是新38師,新38師的前身是緝私總隊,緝私總隊的前身是稅警總團。稅警總團是一支編外部隊,甚至連雜牌軍都算不上,沒有軍隊的番號。
1932年,宋子文任命孫立人擔任稅警總團第四團團長。
這一年,以后和孫立人在東北戰(zhàn)場上兵戎相見的共產黨第一號戰(zhàn)將林彪,是紅一軍團的軍團長;以后和他一起作為遠征軍在滇西緬北橫掃日軍的將軍們,此時都是正規(guī)軍的師長軍長。對比起來,孫立人的起步有點低。
作為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的部隊,稅警總團實乃當時最強大的軍隊,其裝備是正規(guī)軍比不上的,訓練和戰(zhàn)斗力比正規(guī)軍還正規(guī)。舉個例子:其裝備和武器的精良程度,超過了國軍的200師。200師,是國軍第一個機械化師,第一任師長杜聿明,第二任師長戴安瀾,都大名鼎鼎。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打響。作為國軍精銳的稅警總團立刻投入前線,孫立人率稅警4團進駐蘇州河南岸,因表現(xiàn)出色,被任命為少將第二支隊司令。和他對決的,正是日軍18師團。他親臨一線,身中13枚彈片,頭部腹部均受傷,肺部被打穿,一些彈片日后都沒法取出,部下拼死將他抬下火線。
傷愈后,孫立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稅警總團已經(jīng)被胡宗南吞并。他不得不豎起大旗,重召舊部,在宋子文的支持下,成立緝私總隊,自己擔任中將總隊長。
1942年1月,日軍將矛頭指向緬甸。國民政府派出精銳第5軍和第6軍,以及新成立的新38師(孫立人任師長),組建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3月19日,在離仰光不到50公里的同古,200師與敵激戰(zhàn)。隨后發(fā)生的仁安羌一戰(zhàn)讓孫立人名聲大振。
4月19日,孫立人僅率一團,在仁安羌與7倍于己方的日軍作戰(zhàn),救出英軍七千余人,被俘傳教士、記者約五百人。這是遠征軍出征后唯一的勝仗,孫立人因此獲得英國帝國司令勛章。
然而,此后的斯瓦逐次抵抗、放棄平滿納會戰(zhàn)、曼德勒會戰(zhàn),中英盟軍屢戰(zhàn)屢敗。5月1日,曼德勒失守。
大潰敗開始,遠征軍總部混亂,甚至有長官為了逃命將道路堵塞,車上裝滿了從緬甸收繳的藥品、照相機等國內緊缺物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孫立人:他率領兩個連斷后掩護,前進路上有一座水泥橋,過橋后發(fā)現(xiàn)英軍已經(jīng)埋好炸藥,準備炸橋,此時后面還有新38師一個連。英軍試圖犧牲這一連。孫立人怒不可遏,痛斥對方,親自站在橋上指揮(炸死一名中國將軍影響很大),直到確認后面部隊全部過橋。
在撤退大方向上,他與遠征軍副司令杜聿明產生了分歧。杜聿明主張翻越緬北野人山直接回國。10萬遠征軍第一次出兵緬甸,有一萬余名官兵犧牲在戰(zhàn)場上,卻有5萬人死在了回國途中。野人山成了無數(shù)中國軍人埋骨之地,其中就包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
孫立人決心率領部隊走林中小路,趕在雨季來臨之前撤退到印度。
緬北瘴氣橫行,孫立人嚴令部屬“飲水必須煮開”,“寧愿餓死、渴死,絕對不準取喝山中生水”。這種命令既是對科學的崇信,也體現(xiàn)出孫立人人道主義的一面。在他的部隊中,最高懲罰只是“記死”,而同時代軍隊中隨意槍斃下屬,是家常便飯。
終于,他們成功抵達印度蘭姆伽,開始了一年多的蟄伏期。
打造一支“自由而強盛的軍隊”
“一戰(zhàn)”結束后,大量德軍精銳被裁撤。很多人來到遠東,據(jù)說當年幫助蔣介石訓練軍隊的就有130多位德國將軍。有一位德國人也想來,卻沒有被挑選上,他那時候資歷太淺。這個德國人在后來的“二戰(zhàn)”時,在非洲建立了讓全世界震驚的功勞,他的名字叫隆美爾,人稱沙漠之狐。
孫立人后來有一個外號,叫東方隆美爾、叢林之狐。孫立人和隆美爾一樣,打仗精于算計。
這位卓越的“東方隆美爾”,率領新一軍一路凱歌,第二次遠征無疑是一系列輝煌的勝利。新一軍意氣風發(fā),浩浩蕩蕩開進國門,沿途百姓簞食壺漿,夾道歡迎。軍士們押著600名日軍戰(zhàn)俘和三頭大象,來到廣州接受日軍投降。廣州市萬人空巷,人們爭相一睹中國遠征軍的風采。
這之前,孫立人被艾森豪威爾邀請赴歐洲考察。在德國時,他與巴頓將軍會晤,見到巴頓指揮訓斥德軍戰(zhàn)俘服勞役。他回國后,就下令日軍戰(zhàn)俘在廣州修建新一軍紀念碑。
600名日軍戰(zhàn)俘在廣州修建“新一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和“新一軍陣亡將士公墓”。亞熱帶炙熱的陽光下,被俘日軍揮汗如雨,洗刷罪孽,至今,這塊紀念碑還屹立在白云山麓。
孫立人向美軍借用運輸機,分批將印緬陣亡將士遺骸骨灰,從密支那空運回廣州。紀念碑上有銅鷹矗立,這是新一軍的軍徽,銅鷹重約一噸,用炮彈殼加工而成,更難能可貴的是修建費用是新一軍官兵自愿捐獻的。這在接收廣州這座富庶城市后是很難想象的。
中緬印戰(zhàn)區(qū)參謀長史迪威曾寫信給孫立人:“你已經(jīng)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而有效的國軍,有了這個先例,中國可以組織一個使你們自由而強盛的軍隊,你應該以你的成就自豪。”
關于孫立人之英武,網(wǎng)絡上流傳最廣的是“孫立人活埋1200日軍戰(zhàn)俘”,此說法最后被證實并不確切。其實,“殺降”這樣的行徑對于孫將軍這樣的“海歸”來說,可能不僅不是榮譽,反而是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