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采風(fēng),遇見一位科研頗有成績的朋友,問他何以有閑空和閑心來弄文學(xué)。他回答說,解悶子。我頗為驚訝。相處幾天后我得知,他所在的研究所小人得志,吹牛拍馬成風(fēng),拿肉麻當有趣。他不肯湊趣,因此頭兒很不待見他。他不想隨波逐流,卻又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跳槽。他覺得我比他多一點閱歷,問我有何高見。我笑了:“在這方面我只怕比老弟更弱智呢!如果非要貢獻一點什么意見,那就只有掉書袋了?!?/p>
接下來我講了成語“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出處——屈原的《楚辭·卜居》。
屈原被流放,三年見不到國王。自己勤勤懇懇,盡心盡力,卻被讒言遮蔽和阻隔,很自然會心情煩悶思想混亂,不知如何是好。他請善于占卜的鄭詹尹幫他做決定。詹尹擺正蓍草,拂凈龜殼說:“君將何以教之?”屈原說:“我是應(yīng)該誠誠懇懇,樸樸實實的呢,還是左右逢迎,使自己不致窮困呢?是應(yīng)該憑力氣除草耕作呢,還是花言巧語討好達官貴人來成就名聲呢?是應(yīng)該冒著自身的危險直言不諱呢,還是跟從那些庸俗的富貴者一樣茍且偷生呢?是應(yīng)該超然脫俗來保全自己的純真呢,還是語無倫次、結(jié)結(jié)巴巴地用諂言獻媚來巴結(jié)那些貴婦人呢?是應(yīng)該廉潔地維護自己的清白呢,還是像油脂和熟肉皮一樣圓滑柔軟、沒臉沒皮呢?是應(yīng)該昂然如同千里馬呢,還是像縮頭縮腦的鴨子只顧保命呢?是應(yīng)該和良馬一起呢,還是去蹚駑馬的足跡呢?是應(yīng)該與天鵝比翼齊飛呢,還是跟雞鴨爭食呢?這些選擇孰吉孰兇……”詹尹聽罷,放下蓍草,辭謝道:“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顯不了靈的地方。您說的這些事龜殼蓍草實在無法知道。您還是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實行自己的意志吧!”
故事說完,我順便評說了幾句:屈原的時代“溷濁而不清”,可你們單位并不是楚國,哪個單位的頭兒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你的工作更不是為頭兒做的。你的情緒可以受到某個頭兒的影響,但因此改變你的人生方向就未免太不值得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業(yè)其實是做一個自信的人,保持內(nèi)心的驕傲,堅持正直的品格。屈原作為偉大的詩人最讓人敬仰的就是他的驕傲和正直。這位朋友沉吟了一會兒,說他懂了。
我當時拿不準他是不是真懂了?;厝ゲ痪?,收到他的一個郵件,說暫時放下了小說寫作,憤怒出詩人并不等于賭氣一定能成為小說家,還是應(yīng)該回到自己的專業(yè)課題,并且附來了幾條“心靈雞湯”:
與小人爭鋒,自己就成了小人。
有些事,很多人都在做,你不做,不等于你錯了。
寧可保持沉默像傻子,也不開口證明自己是傻子。
無法判斷別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自己可以做一個好人。
當我們是少數(shù)時,可以測試我們的勇氣;當我們是多數(shù)時,可以測試我們的寬容。
我想,他是真的懂了。
(摘自2014年12月23日《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