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順江
這是位于布拉格城堡東北角一條狹而短的小巷,路的寬度還不到兩米。他坐在小巷一間名叫雅卡的咖啡店里,一邊品著茶,一邊拿著筆在紙上寫著自己喜歡的文字。桌子對面的椅子上放著他寫好的草稿,一頁頁散發(fā)著墨香的文字和著濃濃的咖啡味在空中裊娜曼舞。
?他曾三次訂婚,又三次主動解除婚約,始終沒有建立自己的家庭,對愛情心如死灰。在一家半官方的保險公司做過職員,辭職后的他窮困潦倒,就以寫文為生。在一次閑逛中他喜歡上了這里的環(huán)境,以每月20克朗租下了一間房子。他寫的文字很少有人看得懂,作品的銷路太差,生活的來源受到了影響。隔壁的咖啡店老板看他快40歲了還孤身一人,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非常同情他,每天送他幾小片面包充饑。而他也漸漸喜歡上了到咖啡店寫字的感覺,咖啡店的那張小桌子總是為他留著,供他坐在那里寫作和思考。
?如果不是那次邂逅,他和她沒有任何的交集。
?那天,一位女子走進咖啡店,不經(jīng)意間的一瞥,讓她心起漣漪,對他的特立獨行倍感興趣,因為,她也是一個對文字情有獨鐘的人。她走到他跟前說道:“先生,我可以欣賞您的作品嗎?”他抬頭一看,一位氣質(zhì)不凡的女子站在自己面前,似曾相識,但又不知,也許是自己筆下的某個女子走了出來?他聽后欣然答應,慢慢地女子也成了咖啡店的???,他們聊文學、聊生活中的一切。他用文字來構筑自己的夢想,描述自己思維的弧線,別人看不懂他寫的什么,唯有她的欣賞一直激勵著他,每寫出一頁,她就看一頁,成了他最初的讀者。
?女子告訴他,她還沒有成婚,他聽后欣喜若狂。那時,他37歲,她只有25歲,但年齡不是愛的羈絆,她愛的不是他那種苦行僧般寂寞的生活,她愛上了他的文學天才和他那毫無偽飾、純潔的靈魂。而在他眼里,她就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復燃了心中已成灰燼般的愛情之火,他憧憬著兩人未來美好的婚姻生活。
?那天,當她走進咖啡店,熟悉的亞麻桌布上空余一副刀叉,再也找不到那個熟悉的身影了。她坐了很久之后才問店主,店主也不知他的去向。她不死心,天天跑到那條小巷,可他的住處早已更換新的租客了。她痛恨自己的優(yōu)柔寡斷,想立刻飛到他的身旁,可是哪里有他的消息呢?
?一天,郵差上門送來一封沒有地址的信件,上面只有她的名字,她急不可耐地拆開來看,那熟悉的字體讓她淚流滿面,信中的他傾訴著自己的思念和無奈。此后,每隔半個月她就會收到一封來信,署名要么是“你的”二字,要么就只有星期,要么是一個縮寫字母。她理解,這是對他們之間愛的最好保護。
?原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她早已成婚,丈夫是一個銀行家。對金錢充滿欲望的丈夫根本不考慮她的感受,經(jīng)常外出買醉和鬼混,她痛恨丈夫的所作所為,也曾想過和丈夫斷絕關系,但始終下不了決心。他并不為她的隱瞞而惱恨她,只是不想讓她為難,他選擇了隱退。
?可即使離開,心卻未曾走遠,她的背影始終縈繞在他心頭,他猶豫很久還是給她寫了信。他知道,寫信意味著在貪婪等待著的幽靈面前剝光自己,寫下的吻到不了它們的目的地,而在中途即被幽靈們吮吸得一干二凈。他恐懼憂慮,對她的愛始終沒有邁出實質(zhì)性的一步,可又一往情深地愛著她,直到生命盡頭。
?他就是捷克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她則是卡夫卡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密倫娜。卡夫卡寫的《致密倫娜情書》達20萬字,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書信”。
?卡夫卡在人生彌留之際寫給密倫娜的最后一封信里說道:“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記不起你臉龐的模樣,唯有你離開咖啡桌那一剎那的背影仍歷歷在目,愛一個人就要把她放在陽光下,也把自己放在光明之處。因為,往前一步,是丑聞;往后一步,是對愛的尊重。”
責編/劉維笑
E-mail:blweixi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