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礡
這是位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外的一場婚禮。年輕女士身著盛裝,攙著老人出現(xiàn)在紅毯一端,另一端是滿目期待又故作鎮(zhèn)定的新郎。全場寂靜,主持兼策劃人馬丁·阿切爾比(Martin Acerbi)肅立一旁,一切盡在掌控。
新郎接過新娘的手,兩人在馬丁的指示下準備交換戒指。就在馬丁以為這對年輕人已經(jīng)眼含熱淚時,大門訇然中開,一個男士闖進來,奪下女孩手中的戒指,為新郎戴上;馬丁對此視而不見,將誓詞一字不落地讀完。他不動聲色的祝福像是放出了某個信號,靜寂被打破,賓客們高聲歡呼,至于那個本該尷尬在一邊的新娘,早已不知退向何處。
馬丁辦過的婚禮不少,每一場最后都會變成單身男女的狂歡
每當談及職業(yè),馬丁都說自己是“婚禮策劃師”,話是沒錯——如果在這個頭銜前面加一個“假”字的話。那場鬧劇一樣的婚禮,就是馬丁策劃的結(jié)果——除了捧花是真的,其余皆是“假貨”。美麗又深情的新娘是主角,頭發(fā)斑白的老父親是龍?zhí)?,就連場下舉杯慶祝的客人都有一大半是群眾演員;若不是客人要求,那位搶婚男士也該是個演員,在打破婚禮前來段靈魂獨白,震懾一下全場觀眾。
婚禮是人生大事,但“假婚禮”更像一出大戲,盡管多數(shù)人只是要求賓客滿堂、一切如常,偶爾也有新郎想要“前任大醉婚宴”,或者新娘想要“小三怒闖婚禮”。這些條件對馬丁而言不在話下——婚禮上眾目睽睽,誰都可能犯點小錯,這也是婚禮策劃之難,而假婚禮不同,馬丁手下的一眾演員對這些表演橋段了然于心,自然哭笑自如,未有差池。
兩年前馬丁26歲,是個公關(guān)職員,拿不薄不厚的薪水,有5個親密的好友,偏偏缺個稱心如意的女郎做女友。單身的日子過了挺久,他習慣了自己生活,對婚姻的執(zhí)念越來越小。幾個朋友一合計,不結(jié)婚沒什么,只可惜沒享受過婚禮的神圣一刻,不如干脆來場集體單身婚禮,雇幾個新娘、邀一群熟人,用半戲謔半認真的態(tài)度開始下半生的單身生活。
儀式是假的,心意是真的。從婚禮前夜單身派對上的一瓶香檳,到第二天的每個群演,馬丁安排得妥妥帖帖,當5個貌美的新娘一起入場時,三百多個朋友爆發(fā)出一陣歡呼。“除了沒有童話里那句‘從此以后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一切都足以以假亂真了。”
大齡未婚男青年馬丁換過幾個女朋友,但沒動過結(jié)婚的念頭,這不算什么——對馬丁和他的同輩人而言,圍城中人反倒是稀缺動物。2013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婚姻登記數(shù)目僅為20年前的一半,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平均結(jié)婚年齡都推遲了5年,至于那些僥幸能走進教堂的夫婦,最終有一半選擇離婚。
社會和經(jīng)濟顛覆了組建家庭的必要,但這個天主教國家的年輕人還是充滿了對儀式的向往。與眼前人共享傳統(tǒng)的婚禮,又不必以婚姻為代價,馬丁的假婚禮讓他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機會。多次被朋友們邀請做婚禮策劃人的馬丁,干脆開了間小公司,兩年過后的現(xiàn)在,他每月都能接到十幾個預約。
馬丁辦過的婚禮也不少了,每一場最后都會變成單身男女的狂歡——扮演老父親的演員一下紅毯,就合著DJ的舞曲盡情搖擺;可能本來就不相識的新郎新娘勞燕分飛,各自忙著搭訕。
起碼婚禮儀式上馬丁是用心的,“或許有幾個時刻,我會看到淚水在他們的眼眶中打轉(zhuǎn),”但至少到現(xiàn)在,馬丁的客人們都沒打算真的走進教堂,來場貨真價實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