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言吉
《2014兒童用藥安全報告》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中毒是發(fā)生在家中的第一大兒童傷害,其中藥物中毒的比例尤其急升——2012年為53%,2013年已經升至64%。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發(fā)布的報告也指出:多數(shù)父母都會為家中的插座配置安全鎖,擔心兒童誤觸插座而觸電;但其實因誤食成人藥物中毒并送急診的兒童,足足是前者的36倍。在美國,每8分鐘就有1名兒童因誤食藥物送醫(yī),其中大部分藥物屬于家中老人;在中國,隔代撫養(yǎng)的情況更為常見,誤服概率自然更高。
由于孩子普遍對藥物敏感性高,再加上解毒和排泄能力差,一旦誤服藥物,如未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常常發(fā)生嚴重后果。
孩子為什么容易誤服藥物呢?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孩子喜歡吃零食,容易把帶有甜味和糖衣的藥物當成糖果吃;
二是會把顏色鮮艷、氣味芳香的水劑藥物、化學制劑當成飲料,尤其是那些平日里被大人限制遠離可樂的熊孩子們。
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誤服家中老人的藥物最為常見。由于老人常常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為方便取用,很多老人都沒有安全存放的意識,經常是放在隨手可得的位置。
這些不同的藥物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傷害。心臟病、中風的老人可能需服用的抗凝血藥物波立維、阿司匹林等,兒童誤食會流鼻血,包括流鼻血;若誤食糖尿病患者服用的降血糖藥物,兒童可能因血糖降低而昏迷不醒,甚至有腦死亡可能,另會有癲癇癥狀;誤食高血壓患者需服用的降血壓藥物,也會導致血壓下降、血液無法輸送至腦部而死亡,癥狀包括神智不清、休克等。
所以如果家中有老人需要服藥時,一定要跟老人反復強調,藥物應存放在固定且孩子不容易拿到的位置;同時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告訴孩子:絕對不能吃老人的藥物。
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是說我們交待了、禁止了就有效。萬一還是不聽話,誤服了藥物,大人怎么處理?
誤服普通中成藥或維生素等一般性藥物,劑量較少,可讓孩子多飲涼開水,使藥物稀釋并及時從尿中排出;如果誤服的藥物副作用大或者劑量較大,應馬上讓孩子多喝水或牛奶。然后進行催吐。
對于強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氨茶堿、碳酸鈉等,可立即讓孩子服用食醋、檸檬汁、橘子汁等,以弱化堿性;對于強酸性藥物,如四環(huán)素類藥物鹽酸鹽、鹽酸氯丙嗪等,可服用生蛋清等;對于碘酒或來蘇水等具有強烈刺激和腐蝕作用的藥物,應立即口服稠米湯或面糊等含淀粉的液體。
為了穩(wěn)妥起見,不管孩子誤服哪類藥物、精神狀態(tài)如何,家長都應該帶孩子去醫(yī)院檢查,并事先弄清什么時間、誤服了什么藥物和大體劑量,就診時好向醫(yī)生提供情況。如能帶上孩子的嘔吐物,更方便化驗。
如果孩子誤服的時間短,可以在家里立即采用催吐方法,越快越好;因為時間超過3個小時,藥物就會進入腸道,催吐的意義就不大了。
具體方法是:大人用一根筷子或勺子觸碰孩子的舌根部,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感到惡心而引起嘔吐。如果先讓孩子坐著喝些清水、再取俯臥位進行催吐,催吐效果更好。
有一點必須提醒大家:對于已經發(fā)生昏迷的孩子來說,千萬不能催吐,以防發(fā)生嘔吐物堵塞而窒息,釀成更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