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南
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從嚴執(zhí)紀,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四難”現(xiàn)象值得警醒和重視。
一是有的信訪問題時間跨度大,難以調查取證。有些問題年長日久,或者受地方復雜的人情關系影響,盡管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調查取證,但無法弄清事實原委,導致取證難到位、問題難定性、責任難追究、矛盾難解決、信訪難平息。
基層紀委對這類案件普遍感到棘手難辦:如果不立案調查,群眾不滿意;如果立案調查又找不到相關證據(jù),無法定性處理,群眾也不滿意;如果協(xié)商處理,因為當事雙方的說法和想法分歧很大,這樣談不攏的結果,導致信訪矛盾長期存在,群眾更不滿意。
所以,很多基層紀檢干部最怕接觸的,就是這類說不清道不明的陳年舊賬。對這些問題,需要紀檢干部細致工作,力求查清事實,實在因為年長日久等原因無法搞清楚的,也要依靠基層黨政組織向群眾說明情況。
二是有的信訪問題舉報不實或違紀情節(jié)輕微,難以定性量紀。長期以來,一些基層應該公開的事項沒有及時公開,少數(shù)群眾懷疑干部有私弊,或者與干部有私怨,就夸大事實舉報干部,調查結果往往是違紀情節(jié)輕微、涉案金額很小,夠不上黨政紀處分。
這種情況在農(nóng)村基層信訪中占有一定比例,從重處理不符合黨政紀規(guī)定,同時也會挫傷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依規(guī)處理或者從輕處理又得不到上訪群眾的認可,甚至認為紀檢機關包庇縱容,繼而發(fā)生重復上訪,甚至纏訪和鬧訪。
對輕微的違紀違規(guī)問題,不能因其小而放過,應該建立預警告誡制度,防止類似問題的長期存在和滋生蔓延。同時,依靠基層組織通過其他方面的工作化解矛盾和積怨。
三是有的信訪問題是相互告狀,難以平息矛盾。在人心渙散、矛盾糾結的基層單位,這種“窩里斗”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相互雙方都向上級組織反映對方的問題,或者被告一方挨處分以后,又檢舉揭發(fā)原告方,甚至以“莫須有”的罪狀相互誹謗,不僅損害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同時也給上級紀委查處問題、解決矛盾帶來很大的難處。
這種情況對基層紀檢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客觀公正地把紀律和規(guī)矩立在前面,又要積極協(xié)助基層黨政組織加強法紀教育,同那些無原則泄私憤,誹謗誣告,甚至挑釁滋事影響穩(wěn)定的行為作堅決斗爭。對相互告狀的問題,要充分尊重基層黨員群眾的民主權利,只要反映的情況屬實,不管是誰,只對事不對人,都要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四是有的信訪問題事關基層組織建設,難以從嚴執(zhí)紀。一些農(nóng)村基層組織,特別是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存在“選人難”的問題,尤其是村居“兩委”主要負責人難選撥。真正有工作能力又愿意回鄉(xiāng)任職服務群眾的人選不是很多。而且相當一部分村官法紀觀念薄弱,對紀律的遵從度不高,甚至對紀律處分不當回事。
這種狀況給基層從嚴執(zhí)紀帶來很大沖擊。有時,面對基層黨委在選人用人問題上的訴苦和求情,還會網(wǎng)開一面。對此,不能因為村官難選就降低處理標準,防止“能人腐敗”成為基層治理的毒瘤。
盡管基層從嚴執(zhí)紀面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再難的事情,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其實很多矛盾愈演愈烈,甚至簡單問題復雜化,都與工作不細不實以及長期以來問責不力有很大關系,這是影響和制約基層從嚴執(zhí)紀的關鍵所在。
(作者為江蘇省響水縣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