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南
熟悉了解各行各業(yè)的規(guī)矩、細節(jié)要求是不可能的,但你持有這么一種敬畏的態(tài)度是必需的,你就會一問二看三動手,你就會眼到、口到、手到,你就會知行合一不分離。
我很慶幸年輕時代當過工人,當時人在中學工作,但卻被派去工廠當車工,回到學校后又辦校辦工廠,與一位教數(shù)學的李老師一起,在一位八級工指導下,辦起了當時廣州市教育局第一間“熔銅小工廠”。其效益也十分好,深受師生廣泛好評。這個好評怎么來的呢,一是熔銅小工廠經濟效益不錯,可以幫補文教“窮老九”的窘境。二是熔銅的爐整個深秋、冬天、春寒,可以燒熱水,去供教師們洗澡用,因此很受歡迎。
在工廠里學到什么呢,學到了做事要認真,學到了要有好的規(guī)矩。在工廠,你善于吹牛是沒有用的,你說謊是很快被識破的,你靠背景是不受歡迎的。因為你總不能靠說謊騙人吹噓自己多么有能耐,在生產指標面前,完成任務的數(shù)量,質量面前,你說自己是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教授都沒有用,工廠是靠干的,靠技術的;你也不能說自己多么有背景,工人階層十分現(xiàn)實,尤其是流水線作業(yè),必須每個人、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用心用力干好。一個人干不好,整條線受到影響,你說你多么有背景,對其他人一點影響都沒有。你只要不影響工作,不影響其他人,什么背景都沒有依然受歡迎。
在工廠里,年輕人學會了遞螺絲批、扳手給師傅時,一定要把把手的位騰空給師傅,就等于在肉菜市場,遞一把刀給師傅,一定是自己拿著刀身,把刀把子“讓”給師傅拿。
在工廠里,學會了“好學”等于往自己兜里裝錢,懂得了師傅教你是往你兜里“放錢”。學會了不投機取巧,要加工5刀的零件決不可減至3刀;學會了必須全神貫注地工作、勞動,決不可三心二意,因為任何的錯亂,都可能誘發(fā)出極大的事故,你就明白不管其中有多少復雜的原因,其根本在沒有鐵的規(guī)矩,沒有全神貫注盯著每一件事去做的細心。
在工廠里,學會了對任何微小的事情都必須予以高度的注意,細節(jié)不予以注意,你等于吃魚時被小小的魚骨卡住喉嚨,你就必須對任何生猛海鮮有一種安全防范的意識,這是一種永遠不過時的經驗之談。越是大的廠礦企業(yè),越是老工人多的企業(yè),都會流傳著很好的傳統(tǒng),很實在的規(guī)矩,這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越是規(guī)范的單位,規(guī)矩越多。在事業(yè)機構可以考慮調整,可以壓縮,可以合并,可以與時俱進。但在廠礦、在硬碰硬的技術部門,在一些嚴謹?shù)牟块T、機構,你必須從嚴掌握一切的規(guī)矩、要求,決不可有一種局外人的心態(tài)和做法另搞一套。如果有,那是極為幼稚無知的表現(xiàn)。
熟悉了解各行各業(yè)的規(guī)矩、細節(jié)要求是不可能的,但你持有這么一種敬畏的態(tài)度是必需的,你就會一問二看三動手,你就會眼到、口到、手到,你就會知行合一不分離。你就會知道細節(jié)在工作、生活中都是大事,決不可充滿詩情畫意。這樣,你就不會在家里淋花時把水淋至樓下;你就不會抽了煙順手往樓下扔煙蒂;你就不會出國了,或在境外走路逛街時,突然像在家鄉(xiāng)一樣,“咳吐”一聲巨吼,吐出口痰;你就不會沒大沒小,工作時和工友嘻嘻哈哈;你就不會經常在聚會時,拿起手機神秘地走來走去打電話,好像表演一個“單口相聲”節(jié)目。
很多剛開始學攝影的人,都喜歡取大景,取有氣勢的山河、原野、森林、沙漠作背景,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慢慢地,他們就知道“細微之處見功夫”的意義,知道一個小景物特寫,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簇花草,都有著極深的意義,有著極為震撼人的力量,有著一種揮之不去的美,令你有一種沉思、一種呼喚,更會使你想得很遠、想得很廣,由小而見大。于是,你會想到八大處的風鈴的聲音,你會想起金陵的秋,你會想起西藏的濕地,你會想起南方青石板街上木屐的敲擊,你會想起那晚霞中,鴿子飛入了云層,風喚起了鴿子脖上的哨音,那么的富有情調。
這,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可能會勾起你豐富的想象,何況做人、做事的細節(jié),更如此。細微處往往透著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