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自從美國海軍提出要派艦艇進入中國在南海擴建的島礁周圍12海里后,南海島礁的12海里在媒體眼中似乎就成了中美之間必然的導火索,而現在,全世界都在期望美國人點燃它。盡管沒有足夠確實的消息來源,但所謂“奧巴馬授權美軍進入南海島礁12海里內”的消息已經三人成虎。中美兩國的媒體現在都在忙著猜測美軍發(fā)起行動的時間,美軍派出的艦艇種類以及中方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似乎已經將此事釘上了“侵犯中國領土”的大標題。
不過對于所謂的12海里究竟在哪,如果從技術上看,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似乎都是一個難以迅速回答的復雜問題。由于確切的領海需要按照領?;€向外推算,而中國政府從未公布過南沙群島的領?;€位置,因此所謂的12海里從何處算起自然也無從談起。而美國如果依據現有的已經擴建后的南沙島礁輪廓作為12海里的計算標準,則又等于默認了這些新增土地的合法性。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guī)定,測算領海寬度的正?;€是沿海國官方承認的大比例尺海圖所標明的沿岸低潮線。這其中,對于島礁是否具有領海主權的爭議,規(guī)定在低潮時四面環(huán)水并高于水面但在高潮時沒入水中的“低潮高地”在與大陸或島嶼的距離超過領海的寬度時,該高地沒有其自己的領海。而只有高潮時依然露出水面的島礁才具備主張12海里領海,由于中國目前在南沙開展填海的島礁中,有幾個原本在高潮時要全部沒入水面,因此按照海洋法公約,這些島礁不享有12海里領海,美艦逼近自然也不會在法律意義上引發(fā)“侵犯領海”的可能嫌疑。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中國一直堅持《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訂時間晚于中國九段線的形成,因此在南海地區(qū)不應適用海洋法公約的立場。所以從中國的角度看,關于南沙島礁的領海范圍也不能以國際公約決定,但由于九段線并非領海線,加上前述中國并未公布南沙領?;€的情況,使得中國雖然激烈反對美國的行為,實際上卻沒有辦法具體界定什么樣情況下美國艦艇才算進入了中國在南沙的領海線。
至于美國海軍的行動,如果僅僅是為了證明航行自由,則顯然應該實施無害通過的程序,即以不損害沿海國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姿態(tài)通過其領海。按照海洋法公約,這時的外國船舶不能以任何種類的武器進行任何操練或演習,也不能進行情報搜集、飛機起降、發(fā)射武器等一些被認為損害沿海國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活動。若是如此,則能表明美國實際并不希望因為此事與中國發(fā)生糾葛,則南海的沖突可能也會被管制到較低的層面。
而媒體探討的諸如瀕海戰(zhàn)斗艦還是驅逐艦更適合這次任務的話題,則多少有些小題大做。對于美國而言,這是一次完全象征性的行動,其關鍵在于在島礁附近航行的安全性和消息被發(fā)布的可能性,因此未必會從保持隱蔽快速逃脫的角度來選擇艦艇。航母太大、軍輔船太慢,瀕海戰(zhàn)斗艦和驅逐艦則都較為理想。它們噸位大、機動性好,最適合這種貼近海岸的武力宣示。(作者系《觀察者》網軍事頻道總監(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