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導語:如今,“穿著很重要”已經成為女性政治家們都認可的人生態(tài)度,因為這已經不是美不美的問題,更重要地它甚至關系到自己的政治前途。
女性一旦站在政治舞臺上,關于她的評論就會變得擰巴起來——如果她漂亮,那肯定會有“花瓶”的稱號;如果她樸素,則會被攻擊為保守。為此,就“穿什么”來說,不像男性政治家那樣一套西裝走遍天下,女性政治人物在這個問題上可謂大費周章、煞費苦心。因為她們的穿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國家而穿的。
穿什么,怎么穿
在9月25日奧巴馬夫婦款待習近平夫婦的白宮國宴中,兩位第一夫人的穿著很是亮眼。彭麗媛穿著的是孔雀藍晚禮服,這是她此行在美國公開亮相的第四套服裝,其它三套是抵達西雅圖時的白色青花瓷套裝,商界人士會晤時的黑銀色千鳥格紋外套以及華盛頓歡迎儀式上的粉色套裝。而站在彭麗媛旁邊的米歇爾穿的則是華裔設計師王薇薇設計的黑色長裙,緊身輪廓、無肩帶設計和低開的小V字領口,是她一貫的風格。
雖然“第一夫人”并非公職也沒實權,但作為領導人的夫人她自然承擔起了國家的禮儀形象,也是一國女性時尚潮流的縮影。為不同的場合量身定制不同的穿著,而且不能穿錯,這是第一夫人們穿衣的法則。
米歇爾是如今最為高調的第一夫人,自從奧巴馬2008年當選美國總統(tǒng)開始,她的身影就隨丈夫出現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場合,服飾的更換也讓世界覺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雖然身型過于健碩多多少少限制了穿衣美感,但若論到“為場合挑衣”,她確實是一份經典教材。
在出席國家慶典等隆重場合中,Diane von Furstenberg、Michael Kors、Ralph Lauren這些美國本土老牌時裝是她的首選。在演講選舉等場合中,她則會“提攜”不知名設計師,比如說2009年米歇爾穿著一襲像夢幻般輕盈的白色禮服在奧巴馬的就職儀式上跳舞,這讓年僅26歲的紐約華裔設計師吳季剛一夜成名了。訪談節(jié)目及日常著裝中,她則主打平民與休閑,比如說她曾多次穿著J.Crew、H&M這樣的平價美國品牌亮相脫口秀節(jié)目。
服裝是沉默的政治
服裝是一種能有效溝通的工具,就像米歇爾的服裝那樣,她在何種場合穿什么衣服,就表達了何種態(tài)度。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深諳此道。她的標志性穿著是珍珠配飾、藍色套裝、蝴蝶結領巾、黑色手袋與一絲不茍的發(fā)型,都成為征戰(zhàn)政壇的權力著裝。不過,最著名的還是她的包包。她鐘愛Asprey和Salvatore Ferragamo的手提包,里頭除了放口紅與數字,還有議會文件與凱恩斯的文章,甚至防止襲擊的手電筒和解毒劑。曾經有人總結規(guī)律,如果她把包跨在左臂,代表著英國在某項談判中占上風,反之情況則不妙。
關于她的包包,還有一個詞,叫“handbagging”,意為 “猛烈抨擊”,特指她對那些令其不滿的人采取的做法。那是1984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峰會上,她把手中的一款菲拉格慕小手袋狠狠摔在桌上,當時她要求歐洲經濟共同體退還英國為其預算提供的10億英鎊的資助。她強硬的執(zhí)政風格可見一斑。
女性政治家用服裝來傳遞信息,這毋庸置疑已經是政壇的“潛規(guī)則”了。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的著裝偏向保守,但她善于運用服裝的顏色。在國內參加旨在搞活經濟的相關活動時,會選擇色彩亮麗的服裝和飾品;在討論朝核等嚴肅問題時,樸槿惠選擇了無彩色服裝;出訪國外更是再三斟酌,2013年她首次出訪美國,在與奧巴馬會晤時,她身穿天藍色長款外套,勁上佩戴著深藍色珠寶吊墜,甚至連褲子也是深藍色,被媒體稱為“藍色含有和平的希望”,在與韓國僑民會見時則穿粉色傳統(tǒng)服飾,這“激發(fā)了僑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到底要不要“女性化”打扮
如今,“穿著很重要”已經成為女性政治家們都認可的人生態(tài)度,因為這已經不是美不美的問題,更重要地它甚至關系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尤其是對那些準備參加競選的女性政治家來說。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tǒng)迪爾瑪·羅塞芙能力出眾但不茍言笑、缺乏親和力,她的形象團隊在她參與總統(tǒng)大選期間對其形象進行了改造,給她做了牙齒和眼睛美容,還染亮了頭發(fā),突出她女性溫情的一面,強調她具有愛心,將是“一位照顧巴西的母親”。
但是,如何穿衣在一些女性政治家心中產生過困擾,比如說希拉里。在她第一次競選美國總統(tǒng)期間,她曾經抱怨:人們不斷寫信詢問她的穿著,這是對她領導才能的膚淺認識,是帶著性別歧視的色彩,她還表示,一旦涉及權力,談論時尚就是辱沒這一問題。確實,這位美國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在政壇廝殺幾十年,無論從行為還是穿著都留給世界強悍的形象,她的衣櫥里似乎都找不到一條風情萬種的裙子,幾乎清一色的褲裝。回顧她在公開場合的造型,她腳下的高跟鞋似乎都不超過3公分。于是這也讓她的政治對手們有了攻擊她的借口,“她為什么穿成那樣?或許她沒弄清自己的性別。”
從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穿著上,也能看出這位權力人物也曾為“穿什么”而大傷腦筋。眾所周知,她在擔任總理的十年間,一直以長褲配平底鞋,加上一件紐扣外套,發(fā)型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蘑菇頭,是十足的古板保守形象。但她也有一次例外,在出席奧斯陸國家歌劇院揭幕典禮時,她穿了一襲深藍色低胸露乳溝禮服,這讓世界都嘩然了。不過,別以為默克爾的穿著就此改變了,第二天,她仍然是長褲外套的慣例打扮出現在人們面前。
不難理解希拉里與默克爾們的糾結,在男人主導的弱肉強食的政壇世界里,打扮得太女性化無疑會給人不夠有領導力之感。女性政客比“第一夫人”們在著裝上為難的一點是,第一夫人是國家禮儀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打扮得體美麗是第一要務,自己有選擇“穿什么”的權力,而女性政客們則顧慮多多。
有一句話說得好,女性的衣櫥里都得有一套“戰(zhàn)衣”,這套衣服能讓女性自信地走出去面對職場的險惡。對于女性政治人物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她們是站在世界舞臺上的人物,穿上得體的衣著,無疑能幫助她們在政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