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25℃~30℃對人體來說是最舒服的溫度。
人體開始報警的溫度是36℃,此時人體會通過蒸發(fā)汗水,散發(fā)熱量進行“自我冷卻”,此時身體已拉響警報。因此需要及時補充含鹽、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飲料或食物,以防電解質出現紊亂現象。
當氣溫升至38℃時,人體汗腺排汗已難以保持正常體溫,肺部會急促“喘息”呼出熱量,心跳速度隨之加快。此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就需要做好降溫措施、心臟藥物保健及治療等措施務必到位。
39℃可是個危險數字,這時人體的汗腺瀕臨衰竭的邊緣。此時汗腺的作用已經很小,很容易出現心臟病猝發(fā)的危險。當氣溫達到40℃時,人的大腦將會“顧此失彼”。40℃的高溫已經“直逼”生命中樞,以致出現頭暈眼花、站立不穩(wěn)等現象。這時,在高溫下工作的勞動者,必須要立即轉至陰涼地方或借助較好的降溫措施進行降溫。
嚴重危及生命的溫度是41℃,此時,排汗、呼吸、血液循環(huán)等一切能參與降溫的器官,已經處于待工狀態(tài)。此時特別是對于體弱多病的老年人來說,更要高度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