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波
翁同龢是晚清大書法家,但很少答應(yīng)別人求字。常熟知縣曾經(jīng)向“老鄉(xiāng)”翁同龢百般求字,同樣沒有得到只字片言。
翁同龢被罷職回鄉(xiāng),交由地方官嚴(yán)加管束,知縣覺得向翁同龢求字的機會來了。每天一大早,知縣就前往翁家,召集翁家的所有奴仆,事無巨細,一一詢問:昨天中堂大人吃了啥?見了誰?言談間可有大不敬的地方?直到把翁家上下折騰個底朝天才肯罷休。天天如此,鬧得翁家雞犬不寧。
落毛鳳凰不如雞,兩代帝師遭此大辱,倒也不肯跟這種俗吏翻臉。也罷,你不是奉旨管束我的一舉一動嗎?我翁某人大不了豁出去了貼補家人幾雙鞋錢,于是就每隔幾個時辰,往知縣衙門送一封小札,上寫:翁某欲往后院走動,請縣太爺核示?;蚴牵何棠臣抑酗埵?,將進食,請縣太爺巡視。再不就是:翁某午睡片刻已醒,現(xiàn)坐于廳上與客略談,請縣太爺詳察。最后一封書信是:翁某今日洗足,請縣太爺駕臨看管??峙率俏汤蠣斪右矊懗錾駳鈦砹耍瑑身摪诵?,寫得飄灑自得,卓爾不群。
到了第二天,果然清凈了,沒人來攪擾了。翁同龢捻髯微笑,姜還是老的辣,跟我玩,你還嫩了點。不過,筍是嫩的鮮。過了兩天,有人來報:知縣將中堂大人請看管洗足的信函,用白綾裱成合錦條幅,掛在縣衙花廳,逢人便夸,說古人有“爭座位帖”,今有中堂的“洗足帖”,大可輝映古今,合為雙璧。不料,自己寫給知縣的字紙,全成了人家刻意收藏的書法作品了,人家哪是在刁難自己,分明是早就算計好了,要收藏自己的字。一時的大意成遺憾!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