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倫
被譽為“朝陽產業(yè)”的農牧行業(yè)競爭日益激烈,表現最為突出的是生豬行業(yè)。從2014年起,生豬價格一直處于下跌狀態(tài)。雖然老百姓明顯感覺豬肉價格便宜了,但是那些以生豬為主產業(yè)的企業(yè)日子并不好過。
首當其沖的要屬2014年1月28日掛牌上市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股份”)。據牧原股份2014年一季度報告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由同期的盈利2914.50萬元變?yōu)樘潛p5572萬元,反差巨大。牧原股份正式掛牌上市后的第一個業(yè)績預告便是虧損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而作為2014年新排隊IPO的湖南鑫廣安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是農牧企業(yè),它的業(yè)績情況如何呢?
2015年4月8日,鑫廣安在證監(jiān)會更新了招股說明書。鑫廣安招股書披露其擬在深交所上市,本次公開發(fā)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667萬股,募集資金3.3億元,主要用于擴大產能。鑫廣安成立于1996年10月,是集生豬養(yǎng)殖,飼料、獸藥、有機肥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大型農牧企業(yè)。
據最新招股書顯示,鑫廣安雖然受到了生豬價格的影響,造成2014年凈利潤比2013年的降低一半,但是其并沒有像牧原股份那般“大幅虧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鑫廣安避免了這次行業(yè)危機呢?令人遺憾的是,其招股書中對此并沒有說明。從鑫廣安的成本上進行分析,發(fā)現鑫廣安的主要成本在于原材料的采購,其中以玉米和豆粕這兩類原材料為主。以玉米為例,其招股書通篇只提到玉米采購的年度總金額,但是對于其采購量卻只字未提。
同時,鑫廣安還披露了10家與企業(yè)存在關系且發(fā)生交易行為的非關聯方,其中有6家為企業(yè)的供應商,這6家中包括企業(yè)2013年、2012年前五大供應商之一的扎賚特旗巴彥高勒糧庫,主要關系為鑫廣安股東王玉蘭(持股0.13%)之配偶為糧庫法定代表人。而更加巧合的是,王玉蘭于鑫廣安上市前夜即2011年3月增資企業(yè)成為股東,其增資原因招股書中也沒有提及。
假設鑫廣安通過這些“關系戶”取得了“優(yōu)惠”,那么其成本將會削減,尤其是原料的采購,以玉米為例,企業(yè)是不是能夠通過王玉蘭得到相當優(yōu)惠的采購價格呢?如果假設成立的話,王玉蘭夫婦貌似吃了虧。但是如果鑫廣安成功上市,王玉蘭夫婦將要迎接的是財富盛宴。
當然,鑫廣安招股書也重點強調了采購價格絕對公允,但遺憾的是企業(yè)并沒有以誠相告,從其沒有披露玉米年度的采購量就能反映出。鑫廣安采購單價到底是不是公允,還需要企業(yè)披露諸多采購數據。